医巫闾山(医巫闾山风景区简介)


医巫闾山名称来源及“伊虑"族属迁徙考释崔向东[ 摘要]医巫闾山是中国古代五大镇山之一, 为东北名山之首。 医巫闾山属于“以族命名” , 因古老的土著东夷部族“伊虑” 而得名。 伊虑与肃慎、 挹娄关系密切, 伊虑古族迁徙到东北腹地, 称为挹娄。 医巫闽山之得名体现了其悠久深厚的民族文化内涵。( 关键词]医巫闾山; 伊虑; 东夷; 肃慎; 挹娄[ 基金项目]辽宁省教育厅重大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项目( z w 20 120 0 4 )[ 作者简介]崔向东, 19 6 3年生, 历史学博士, 渤海大学历史系教授, 硕士生导师, 东北亚走廊研究院院长( 辽宁锦州12lO l3)。[ 中图分类号]K 22[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10 0 1—6 19 8 ( 20 14 )0 6 —0 16 8 —0 5医巫闾山是中国古代五大镇山之一, 现简称“闾山” 。 《周礼・职方氏》 日: “东北日幽州, 其山镇日医巫闾。 ” 医巫闾山不仅钟灵毓秀, 风景优美,而且有着悠久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医巫闾山的得名向我们透露出古代民族( 部族)分布、 迁徙和民族文化交融等多方面的信息, 对于深入认识、 理解东北民族迁徙和地域文化特征大有裨益。

一、 医巫闾山得名各家说“医巫闾” 是一个古老的称谓, 其来源、 含义学界莫衷一是, 基本分为四种看法。 其一, 主张医巫闾为东胡语或东胡族系蒙古语。 蔡迪申认为, 医巫闾为东胡族系蒙古语, 蒙古语称“大” 为“伊克” , 称“山” 为“奥剌” , “伊” 为重音, “克” 为轻读, 所以蒙语称“大山” 为“医巫闾” ( 医无虑)( 1]。 王光亦持此说, 她认为: “‘医巫闾山’ 应是东胡语‘伊克奥利’ 即‘大山’ 的汉字音译。 ” “尽管见于各个时期,各种史册上的记字不同, 但‘医巫闾’ 即‘伊克奥剌’ 的语音却始终未变。 这又可以从语言传承的角度证明自先秦以来医巫闾地区就是东胡人聚居的地方, 而蒙语又是从东胡语发展而来的。 先秦史官用‘医巫闾’ 三个字记录的‘伊克奥刺’ , 经受住了历史的考验, 一直延续到今天。 ” [ 2]曹汛亦认为:“医巫闾一称肇自先秦。 医巫间一带最早是东胡民族活动之所, 所以‘医巫闾’ 、 ‘医无虑’ 等都应是东胡语之记音。 秦汉以来, 医巫闾一带陆续为东胡、 乌桓、 鲜卑、 契丹、 蒙古等民族活动之地, 北魏称沃黎、 沃连, 因知鲜卑语、 契丹语都未变, 直到现在的蒙古语仍未变。

” [ 3]其二, 主张东夷说。 这又分两种, 一是牟娄说, 王献唐认为, 医巫闾山得名于无虑, “无、 牟音通, 虑即娄转。 牟者牟夷, 娄为邾楼。无虑犹言牟娄, 亦二族合名之例, 皆炎族也” 。 “无闾即无虑, 其言医者, 或夷之音转也。 ……山东有牟娄, 辽宁亦有牟娄, 知由山东之牟娄迁往, 故以牟娄为名。 山东有牟山, 辽宁亦有牟山, 皆以牟族之名名山者也。 ” “反复参证, 辽宁无虑之原初民族亦可知矣。 ” ( 4]二是高句丽说。 谢景泉认为: “句丽人早在商周时期就在辽西居住, 一直到战国中期, 他们在这里生活了几百年。 ……古句丽人在医巫闾山周围居住时, 称此山为巫闾山。 ” 他认为, 巫闾为句丽一部族称谓, 医巫间山为东夷人巫闾山之意。“这是因巫闾山在句丽境内, 而西周人又称句丽为东夷或明夷, 也就是说巫闾山在夷人境内。 那么西周人就称巫问山为夷巫闾山, 即夷人的巫闾山之意。 后来人们在沿用过程中把夷巫闾山写成了医巫闾山, 这样医巫间山的名字自西周后就一直流传下来了。 ” [ 5]其三, 主张华夏说。 此说认为“医巫闾” 是华夏语, “医巫闾” 应为“幽间” 、 “幽陵” 、 “幽山” , 将“幽” 字缓读成“医巫” 后语音相切, 后演变为“医巫闾” 。 “由幽闾、 幽陵、 幽山称谓而至医巫=noo小r田=PooP卜卜=扒耋耋茎蚕耋垂万方数据

本文收集自互联网,如果发现有涉嫌侵权或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6532516@qq.com以便进行及时清除。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