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猡之王(猪猡之王)


“别急着吐槽、否定、批判、宣泄情绪。成熟的观众要学会思考、理解、分析、品味、归纳、吸收。”——我自己说的。

几年后再看我关于这部电视剧的笔记,如果都是“xx帅惨了”“xx气死我了”“xx真可怜”,那将对我毫无益处。出于这样的心理,我把关于本作的思考都整合在下面,以下涉及全方位剧透:

1、金哲

小哲是本作灵魂人物,美强惨新标杆。很奇怪的是,明明母亲是陪酒女,比当皮条客的黄景敏(男主)的父亲还要卑微弱小,却为什么没有像景敏一样被霸凌?一直坐在后排靠窗(王的故乡)的位置,在弱肉强食的校园里,他凭什么能置身之外、冷眼旁观一切,霸凌者怎么就偏偏放过了他?

虽然剧中没有给出答案,但比起同属“猪猡”序列的景敏和宗硕,小哲显然有过人之处。一方面是惊人的身手,真正的一脚踢出了整个盛夏。一方面是过人的觉悟,我们接受马克思主义观念的人对于阶级斗争很熟悉,但一个十四岁的孩子已经能够构造出朴素的意象来解读阶级,这份觉悟真是惊人。

底层学生是猪猡,受老师青睐的学生是狗,猪猡对狗的战争是不可能胜利的。因为狗的背后有主人,而猪猡在任何地方都是待宰的对象。

其实我觉得更恰当的比喻是羊和牧羊犬,手无缚鸡之力、盲目顺从的一群乌合之众,被猎狗玩弄、被主人屠宰。作者为什么使用猪猡作为核心意象,大概一是猪猡比羔羊更恶心、肮脏,却也多了分恐怖。第一集开头戴着猪猡面具的小哲的幻想,立刻让我联想到《蝇王》。正因为猪猡丑陋,所以它可以像个怪物,膈应到人,令他们恐惧,这是猪猡强过羔羊的地方。

小哲正确地认识到,作为猪猡要想获得生存空间,要么像从前那样当透明人,要么把自己变成怪物。

他的斗争路线也很简单,就是凭借过人的实力和不怕死的凶悍,把霸凌者打服。其实没有什么神机妙算,有的只是对生活残酷真相的朴素认知——拳头才是硬道理。

所以从头到尾就是打。打服了霸凌者,打出了一片天地。那一天,被景敏称为“差一点就胜利了”,景敏和宗硕跟在小哲身后,与有荣焉的骄傲笑容令他们年轻的脸庞前所未有地熠熠生辉。

正好最近对《水浒传》的李逵有些感触,小哲跟李逵其实是很有共同点的。

好比说景敏是武大郎,最冤最可怜;宗硕是林冲,做了点公道事却被迫害到绝路;小哲则颇具天杀星的风范。

李逵斧劈小衙内这一出应当是很令观众义愤填膺的:为了赚朱仝上梁山,李逵绑走小衙内不说,还把人劈成了两半,彻底断了朱仝的后路。后面仍不改其残暴禀性,动辄喊打喊杀。这样的野蛮人似乎完全不能与小哲相提并论,但我要说,就“怪物”这个角色担当来说,两人是有共同点的。

试问权贵会怕武大郎、林冲吗?就是武松怒杀西门庆潘金莲之后,都会主动自首伏法,他们全是权贵眼里的乖顺的羔羊。权贵唯独会怕李逵,因为李逵是个怪物,就算面对小孩子也没有任何同情心,更不会顾及他官二代的光环,没有他不敢劈的。梁山好汉中,也是他最旗帜鲜明表示“且杀去东京,夺了鸟位,让宋江哥哥做大皇帝,卢俊义哥哥做二皇帝”。

面对统治阶级,他没有畏惧、没有妥协也没有同理心,他有的只是杀尽一切的满腔怒火。

在等级森严的古代,在严酷的愚民教化下,李逵的愤怒是宝贵的。若秩序已经沦为坏的秩序,则挑战秩序的暴民就有其存在的意义,无论这挑战是否成功。就算沦为怪物,沦为野兽,也要作为无常的命运的一部分,降临到权贵阶级头上,让这些饱食终日的人体会到他们亲手酿造的恶果。

我们今人多数还是安逸饱暖的,有余裕去同情任何人,尤其会同情小衙内这样的官二代,因为他是小孩子。所以总有人反感李逵的做法。而《猪猡之王》中的霸凌更贴近生活,小哲的斗争更能激发人的共情,可他也是那个环境下的怪物。

所以如姜敏、金钟彬之流的霸凌者们,他们从不怕景敏、宗硕,但他们会怕小哲,会被他释放出来的不要命的气场震慑住。

惜乎,小哲自己也说过,猪猡不可能战胜狗。可他还是没按捺住,出手帮助了景敏和宗硕。他要团结猪猡的力量,帮助他们战斗,可他忘了——他们不可能赢。

就算很多年以后,景敏制定了复仇计划,也全部一一实施,那些当初的霸凌者确实输了,可他、宗硕还有小哲,也没有赢。

无论如何,小哲还是出手了,一记飞踢,踢出了整个人物神兵天降般的高光,可也导致了他的悲剧。是的,小哲的悲剧从这一刻起就注定了,就像夜神月的悲剧,早在他捡到笔记本的那一刻就铁板钉钉。

那么能扛能打,死不服输的小哲,实际上无依无靠,脆弱得一碰就碎。拳拳到肉打拼出来的胜利,那么轻易地夭折于眼镜男(朴灿荣)的阳谋,无力翻身。

真是可怕的计谋,真正的阳光下的罪恶——借捐款之名让小哲陷入被全校同情的境地,因为同情,因为捐几块钱,就可以理直气壮地俯瞰小哲,就可以将他的尊严碾得粉碎。

惜乎过刚易折,这个年纪的小哲还没来得及学会圆滑,可怜只会诚实地硬碰硬。就像《葫芦兄弟》里的三娃,钢筋铁骨,刀枪不入,却被蛇精的一把软刀子捆住,空有一身力气也挣脱不得,输得好不憋屈。

父亲的缺位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让小哲更早承担生活的风雨,比景敏、宗硕都更加成熟果敢,更加接近怪物。另一方面,那些风雨都向小哲一人倾斜,软弱的母亲无法为他分担,他终究要倒在风刀雨剑里。

而父亲的回归像一把钥匙,打开了小哲的心房,他开始从怪物转变为人。要保护母亲,要当警察,要忍过这两年然后出人头地。

-小哲,公开自杀的事……你不能再考虑一下吗?

-你这小子……朋友真好,还会替我担心。现在才发现,你挺有义气的嘛。

-小哲啊……

-这个送你。

-这不是你很爱惜的东西吗?

把从不离手的棒球塞进景敏手中,小哲微微一笑:“我有新的了。”

然后轻松随意地说了句“我真的要走啦。”

当时只道是寻常,谁曾想一语成谶,真的再也不回来了。

因为被募捐了,尊严被碾碎,小哲一气之下决定跳楼,以死明志,表达抗争到底、永不妥协的决心,也是期望以此震慑那些霸凌者。

可是父亲的礼物、母亲的倾诉,无不让他重拾了对世界的眷恋和对未来的希望,静下心来去决定要去认真生活之后,还从景敏那里品尝到了友情的美好滋味。

所以他改变主意,不要真的跳下去了,只是做一场戏,他对此世还有太多不舍。

暂停一下,来说说小哲跳楼的这个想法吧。对这个剧情我是比较迷惑的,小哲不会真以为跳楼能吓到谁吧,这真的很不符合他一贯的思想深度。跳楼算什么怪物?纯纯的猪猡行为。这里的小哲突然就变幼稚了,跟寻常软弱的被霸凌者没有了区别,泯然众人矣。

我认为这是编剧最大的败笔,但我也能理解,不这么编,故事不会这么精彩,尤其是无法给到宗硕杀小哲的机会。

但还是为跳楼这个决定感到深深的惋惜,它摧毁了小哲的人设,彻底矮化了他。我认为符合人物设定的选择应该是小哲把那几个人捅伤或捅死,用这帮猎狗的血书写诅咒,这样就算他进了局子,他留下的诅咒也会庇佑景敏和宗硕。

回到剧情,小哲站上天台时,底下做操的朴灿荣发现了他,学生们在他的招呼下都看了过去。小哲还笑了下:什么啊,原来不需要宗硕也能被注意到。

下一刻,被cue到的宗硕就出现在他身后,一把将他推下去从此万劫不复。

宗硕留到后头再说。还是继续说小哲。

很可惜剧中没有刻画小哲死后的学校,但是从安正熙、姜敏的回忆来看,小哲之死并没有起到所谓的诅咒效果。安正熙提起往事,记忆中只留下快乐,姜敏更是几乎忘了这个人。

想也是,如果果真有什么诅咒,就是小哲像宗硕幻想的那样成神了,那么宗硕也不会转学,之后对此事讳莫如深;景敏也不会退学。

那么退一步说:如果没有宗硕那一推,小哲在天台上做个秀就下来,他就能如愿地重拾尊严吗?

不可能啊。别天真啦。

今年有一起18岁少女跳楼案引起了广泛关注,死者网名依奈,本身就患有抑郁症,因为曾经闹过自杀,也取过“打不到金头就自杀”这样的id,因而被一群“厕妹”嘲讽。厕妹们起初嘲讽的点就是她总是用自杀吓唬人,真是矫情,就会装可怜,怎么不去死。

这群厕妹本身体量也很小,就一个几十人的群,喊话bot的评论也个位数,生态跟个班级差不多。

但就这么点人中,出了一个不依不饶的黏着黑,一般人不喜欢谁也就吐槽一下就过去了,这位黏着黑却对依奈长期视奸、吐槽、投稿带节奏,凝聚了一个小团体时不时嘲讽奈奈子。

这样,依奈受不了了,本来精神状态不稳定,家长也缺位,于是跳楼自杀了。

跳楼之后,厕妹群体的画风都是“好死好死喵”,直到这件事出圈了,大波网友去讨伐厕妹,也仍然只有寥寥几个厕妹公开道歉,大部分都没有悔改,还有人写了这样一首骇人的诗:

这就是血淋漓的现实:你跳,没用;你不跳,有人逼着你跳。

我认为一旦小哲站上天台,开始所谓威慑纪元,那他的处境一定会越发艰难。“不是很会跳吗?跳啊!怎么不跳了?”“他不敢真跳,就一孬种,给我打!”“就算真跳了也跟我们没关系。”

从来都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你恶,他们比你还恶。尤其是闹到跳楼这一步,他们会知道你已经走投无路,再没有底牌,他们心底的恶魔总有一天会跳出来,叫嚣着不够不够,没意思,必须要你跳下去给他们提供一场盛大的乐子。

天台是砧板,踏上去的那一刻,人就降格成了鱼肉。没有人会惧怕一块鱼肉,相反,总有一天他们会想亲口品尝你的滋味。

这就是我说为什么跳楼是个馊主意。跳或不跳都是绝路,所以它就不该被小哲提出来。这个点子让剧情基调急转直下,突然就朝着无可救药的方向狂奔。其他令人不忿的地方,都可以解释为编剧为了引发争论而施展的狡诈,唯独跳楼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败笔。

然,本剧的套路决定了小哲必须死。

死在众目睽睽之下,死在最信任的伙伴手中,死于黎明到来前夕,死得毫无意义——这样才是最具冲击力的死亡,才够符合编剧给小哲施加的所有光环,才能构成观众对这部作品深深的意难平。

必须承认,跳楼的点子很蹩脚,但小哲之死后劲真的很大。狡猾的编剧终究是达成了他的目的。

真是“死得好,死得妙”。

很喜欢小哲这个角色,但你必须明白,这个角色创造出来就是要被摧毁的。这是所有善于玩弄观众的编剧共有的狡猾。如《进击的巨人》之埃尔文团长,《火影忍者》之自来也,《电锯人》之早川秋,《JOJO5》之布加拉提、阿帕基、纳兰迦,《银河英雄传说》之杨威利,《活着》之凤霞、有庆……这份狡猾也正是编剧的优秀之处——有时候你明知他们是故意的,就是要把这么好的角色写死,就是要把将弄死的角色写得这么好,可你还是忍不住会中了他的圈套,余生都在为某些作品的某些角色意难平。

这个时候你就知道,是编剧赢了。

可你痛彻心扉的同时,也乐在其中。

或者沉浸在当下的情绪时,你会心痛到无法直面这部作品,干脆弃剧甚至产生ptsd。但你总会走远,总有一天可以置身事外地审视这段虐心的剧情,学会赏析,品出滋味,感受到一种满足。

我要说的就是小哲的死是好的死亡,它深深地伤了观众的心,让我们铭记。这个脸颊圆鼓鼓、眉目凌厉、个头矮小却蕴含着惊人力量的小少年,像耶稣一样地被信徒谋害了,像玛丽皇后一样化作了断头台上的露水,二十年后,有如皇后的爱犬迪比一样的人追随他投身于塞纳河里。

猪猡之王

2、宗硕

宗硕出场是典型的救猫咪。

【在主角出场的时候,他必须做点什么事——比如救一只猫咪——这个举动不仅定义了他是谁,同时也让我们,也就是观众,喜欢上了这个人。——《救猫咪》】

宗硕初登场时,为了破获dogpark的案子,让手下警察殴打自己,拍摄录像。这是一个路子野的狠人形象。后来录像传上去,却被dp一眼拆穿:原定被殴打的对象是秃头,只是戴了假发让他们都忽略了这一点。

白挨一顿打的宗硕一把抓下那人的假发,露出光秃秃的脑袋,众手下面面相觑,好气又好笑。这几乎是全剧唯一的搞笑桥段。

搞笑真的很重要,谁给观众带来快乐,谁就会在他们心里鲜活起来。好比《囚犯医生》里的二公子李载焕,明明是个草菅人命的富二代,却因为笑果倍出成为谐星角色,而大大降低了观众对的恶感。最经典的例子是《越狱》里的T-Bag,坏事做尽却人气极高,因为他提供了最多的笑点。

天胡开局的宗硕,作为尽职尽责的王牌搜查员、深得手下拥戴的大哥,太能拉观众好感了。想必很多人已经开始期待他和女主并肩办案的套路,谁能想得到真相会是那样的反转。

那张春游合照上,就算饱受欺凌的景敏也要露出开心的笑容,而唯独小哲的脸被遮挡住。前因是小哲挖到的“宝藏”内容是要他被同伴弹脑壳,于是趁着拍照的瞬间宗硕抖机灵地弹了上去,本该是三个小伙伴难得展露天真无忧的美好回忆,其布局却恰如《最后的晚餐》的隐喻。

宗硕将小哲推下去那一段,很有《魍魉之匣》的既视感:平凡的女孩赖子获得校园女神加菜子的垂青,俩人结为好友。赖子将加菜子奉为“天人”(神),当发现加菜子脖子后面有粉刺时,意识到加菜子也会衰老、变丑吗?她不允许,于是把加菜子推下月台,实施了谋杀,为的是帮助加菜子羽化成仙,美丽永远停留在死亡(也是她认为的新生)的那一刻。

青少年的思想真的很容易跑偏,沉溺在自己的幻想中。

可是当加菜子跌落月台,生命垂危,面对前来调查的刑警,赖子却没有吐露真相,后来更是编织谎言,捏造了一个凶手。

她如果当真认为自己没错,那为什么要撒谎?其实在加菜子被她推下去之后,她就意识到自己可能错了,她该清醒了,可她不敢醒,她做不到面对现实,她承担不起,她必须继续沉溺在混沌的幻梦中才不会失去苟活的勇气。

宗硕对小哲给我的感觉也是如此。宗硕推小哲那一把,自认为是帮小哲成神,完成他的诅咒。可他真的不明白自己在做什么吗?

十五岁的宗硕不明白,二十年后的宗硕还不明白吗?不是不明白,是不敢明白,宗硕的自我保护机制清楚地告诉他:必须封印这段记忆和认知。一旦封印动摇,心魔就会滋生,他将终其一生再也走不出阴影。

就像《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里,派在海上漂流中,吃了自己的母亲和女友,活下来了,却告诉人们自己吃的是鱼、是奇妙海岛上的果子,而把他兽性的自我隐喻为老虎。编织童话,是因为他自己做不到直面真相。

所以宗硕也一直逃避,至死也拒绝道歉,不承认自己做错了。

从这个意义上说,编剧封死了宗硕的成长空间,因为唯有正确认识自己的过去,才能迎来新生,宗硕的执迷不悟决定了他再也无法被原谅。

与他形成对比的就是金钟彬,在学校时作为三年级的学长,是霸凌者的霸凌者,成年后真心忏悔,为推动校园暴力案件被曝光而身体力行,因此得以体面收场。

还是要说,小哲的悲剧中,宗硕只是最后一根稻草。宗硕对小哲神性的一面的崇拜,转化为他对小哲人性的一面的憎恨,以至于要将它抹杀,这份憎恨的恶意是有分量的,但绝不是“农夫与蛇”那么简单。

宗硕说为了帮助小哲成神,不惜自己变成怪物。宗硕也是那个环境下诞生出来的困兽。他怕极了再次回到被霸凌的状态,这份恐惧清空了他的san值,于是一切失控。

当年一次失控,此后余生都回不去正轨,当记忆的潘多拉魔盒被打开,唯有死亡是他真正的解脱。

3、景敏

猪猡之王

景敏应该是最容易理解的角色。很好地诠释了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三十年河西三十年河东,莫欺少年穷。

少年景敏虽然被欺负得失去尊严而有失体面,但也有其闪光点和可爱之处。比如和宗硕打电动时,打赌说输的人请客吃辣炒年糕。然后宗硕故意输掉,但是吃到辣炒年糕时,却是景敏抢先付钱,因为他很轻易地就看出来了同伴谦让自己的把戏。

景敏说:我是被欺负长大的,所以很聪明呢。

这句话我认为是景敏这一角色的点睛之笔,令他身上陡然生出闪亮的光环。

听到这句话的宗硕的保护欲爆棚了,他说今天莫名很开心,必须要帮景敏把寒假作业写了。景敏也就受领了这份好意。

恩恩相报的一来一回,是极为温暖纯洁的少年情谊。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俩人心中都涌动着要做一辈子好朋友的心情。

景敏迫切地希望跟宗硕同班,到他那边(正常的世界)去,可没想到却是宗硕来到了他的世界,与他同样遭受了霸凌。

对宗硕这个青梅竹马的密友、一直以来的心灵依靠般的保护者,景敏是充满依赖和感激的。宗硕因为看不下去他被欺负,为他出头,才陷入霸凌的境地,因此上景敏对他也存在愧疚。

这就是为什么二十年后的景敏实施复仇计划时,唯独对亲手杀害小哲的宗硕这样仁慈。他有那么多机会公布真相,让宗硕社死且遭受法律制裁,可他没有;在他的计划中也并不存在直接杀死或弄伤宗硕的选项。

他大费周章布置这一切,都是要宗硕直面他对小哲的恶行,既是讨回小哲的清白,也是要追回自己的朋友。

回来吧,来我身边,和我一起去我们该去的地方——小哲的身边。

有的人十五岁就死了,三十五岁才埋葬,杀死我的人正是宗硕你,你推小哲下去的那一刻,我也死掉了。

本来再怎么被他人霸凌,都还期待着明天的景敏,在那一刻坠入万劫不复的深渊。有人将他推下去,是宗硕;有人拽着他不让他爬上去,是小哲。还有很多人站在岸上看,冷酷无情地看,甚或落井下石。

到最后,景敏发现哪怕自己彻底沦为怪物、坏事做绝地完成了一整场复仇,仍然无法撼动宗硕的执迷不悟。就好比他走完了九十九步,宗硕却不愿向他走出哪怕一步。

所以此时的景敏才会绝望也决绝地拉宗硕一起死——作为给小哲的陪葬。这场同归于尽绝非单方面的复仇,而是双向的毁灭。从楼顶坠落的景敏所殉葬的对象,不仅是小哲,也是宗硕。

死亡的镜头里,俩人都面色安详。于宗硕是解脱,于景敏则是满足,借用《圣经》里的话就是“ 那美好的仗我已经打过了,当跑的路我已跑到了尽头……从此以后,必有公义的冠冕为我存留 ”。

最后说说景敏跟小哲。景敏对小哲的感情相对来说是最简单最纯粹的,不像宗硕陷入偏执把小哲捧上神坛,景敏把小哲当成英雄的同时很实际地接纳了他人性的部分。

这才是一般人比较常见的心态。也是因为景敏和小哲同属社会最底层,那些与生俱来的阴魂不散的不幸和失望,他们早已习惯并将其接纳为了人生的底色。

(这一点与宗硕形成反差。宗硕没有感受过这种底色,没有底层生物“像牲口一样也要活下去”的坚韧,所以崩坏了)

惜乎小哲更信任宗硕,认为他更坚强,但实际上景敏才是和他心意相通的那一个。在宗硕被现实压垮而求助虚幻的神明时,景敏从来都清醒地知道他们的英雄只是一个同龄的孩子。

多数遭受过霸凌的孩子,长大后都没有报复回去。越成长也越远离过去,记忆中的痛感确会渐趋淡薄,脱去负累拥抱崭新的明天,也是很好的选择。能走出阴影活出新生的人都是幸运的,也是坚韧、现实的。

所以景敏长大后成家立业,充分展示了他的坚韧、现实以及“被欺负长大的,所以很聪明”,本来前途一片光明。他固然可以像很多明智的人一样,不让仇恨吞噬自己,知道怎样做才是对自己最好的,比如“活得精彩,就是对敌人最好的报复”,他肯定会信奉这种最实用也最安全的生活智慧。

不幸的是小哲的死改变了一切,与其说后来的小哲是幻觉,不如说这二十年的平静生活才是景敏的海市蜃楼。

如果小哲是意外坠楼,或许还有救,但偏偏是被宗硕推下去的,最后一个有机会让景敏走出梦魇的人也不存在了。那一天,景敏同时失去了两个最重要的人,他的英雄死了,他唯一的朋友再也回不来了。世界陡然之间面目全非。

所以他的灵魂永远停留在15岁那年,再也出不去、长不大,也永远放不下了。小哲的死亡从来没有成为过去,小哲就活在了他身边,无处不在,每时每刻,一开始他像宗硕一样放任身体的自我保护机制,没有觉察;可当心底机关被照片触动,他恍然如梦初醒,才发觉自己早已被仇恨吞噬,变得疯魔、偏执而纯粹。

而宗硕呢,宗硕没死所以不会变成鬼魂,所以景敏就跟踪他监视他掌握他的动向,宗硕由此也活在景敏的视野里了。

此外景敏还监视着学校里其他的霸凌者,看他们或落魄潦倒,或事业有成,但无一不摆脱了过去,活在当下。就连宗硕也似乎忘记了小哲,还窃取了小哲的梦想,成了为人敬仰的警察。

唯独景敏还像在新石中学时那样,盯着过去的那批人,念着往事;伴在他身侧的小哲也还如当年一般的少年模样。

我认为景敏的悲剧也是很好的悲剧。我们一般人做不到这样的疯魔,但偏执之人自有其“不疯魔不成活”的美学。就像《霸王别姬》之程蝶衣、《阿甘正传》之阿甘、《海上钢琴师》之1900、《归来》之冯婉瑜、《李米的猜想》之李米、《卧虎藏龙》之玉娇龙……他们带给观众震撼,令我们叹惋、敬佩、思索良多。因其疯魔,才将人性某一面的光辉展露到极致。

4、女主姜刑警

关于女主我很有几点要说。

在这四个主要角色中,女主是唯一一个没有被设置“救猫咪”情节的人。精明的编剧从头到尾都在让她推剧情,却极为吝惜笔墨地没有花一丝一毫的功夫让观众爱上这个女主。

观众会在第一次看到宗硕时对他有好感,会在小哲出手打人时爱上他,会在景敏复仇的过程中多少站在他这边。唯独女主,没有被设置调度观众情绪的桥段。

这大概也是编剧的用意所在:观众珍贵的情绪,必须全部留给三个男主角,而不能被浪费在女主身上;观众对女主最好是冷漠或者负面评价的,这样才能和男主们形成反差。

因为这部剧三个男主是绝对的核心,是游戏的本体,女主只是一个视角、一个任何人都可以扮演的玩家角色,只需要推剧情就可以了。

感性地说我不喜欢女性角色尤其是主角被边缘化,但得承认这是很聪明的处理方法,让故事脉络更清晰,主题更鲜明,尤其是节省了观众的时间和精力,也是编剧给自己省了事。

这方面的反面教材是《阿尔罕布拉宫的回忆》,科幻悬疑中掺杂大量爱情元素,以至于我已经不太能记得起来核心的诡计和真相,反而对主角的爱情印象更深刻。作为一部剧情片它是失败的,它要说成功的话也仅限于感情线。

正面教材是《365:逆转命运的1年》和《窥探》,很好地把男女主的感情和主题结合在一起,彼此相得益彰。

本剧男女主不走感情线,那就没必要强行加戏,让女主作为工具人的观感也是不错的。

还要说的是女主设定是特立独行的边缘人,在警署里属于孤僻的存在,却正是这样一个人关注起了这个案子,穷追不舍挖掘出真相。她跟案件当事人全都没有关系,和宗硕也只是同事兼校友,恰似我们观众——得知案件全貌时,我们也全部都是局外人了,只能眼睁睁地见证而无力改变任何。

最后就是这部剧也让我见识到了云观众的可笑。b站有个up解说本剧(按播放量排序最高的那一个),把女主拿着景敏的日记本去找检察官的一段掐掉了,最后还带节奏说是女主包庇宗硕使得他成为了英雄。

一批云观众就被带了节奏在评论区骂女主,义愤填膺说女主不配当警察云云,甚至臆想出恋爱脑、圣母的情节。

事实上女主既满足了小哲母亲知道真凶的愿望(把日记本拿给她看了),也在得知真相后果断选择起诉宗硕(把日记本交给检察官,但检察官看后表示孤证不立,必须还要其他证据如景敏的证人证言,然而随后景敏便和宗硕同归于尽,于是公诉之事不了了之),作为一个提供视野的工具人尽到了应有的本分。

这就是为什么我在开头说“别急着吐槽、否定、批判、宣泄情绪。成熟的观众要学会思考、理解、分析、品味、归纳、吸收”,因为看影视解说,你很容易产出的是“吐槽、否定、批判、宣泄情绪”,这于自己而言有什么收益?

拾人牙慧,说白了捡人家吃剩下来的东西,人家吃的时候已经把营养过滤了一遍,喂到云观众嘴里的只是残渣。云观众吃完了,若还大言不惭地评判这道菜肴的好坏,甚至探讨一些用料的讲究,那真是可笑又可悲。可笑虚空打靶,分析的方向本身就是无中生有的,做了解说up或节奏大师的一条狗;可悲的是没条件吃顿好的,非是别人反刍出来的他们消化不了。

就我自己的体验而言,所有令我真正受益、产生思考的文艺作品,无不是亲自读完、看完才能体味到其精髓的。当你看完一部作品,再去搜解说视频来看,你可以检阅up的观点并查漏补缺,但也会发现他解说过程中的不足。总有他漏掉的地方,总有你认为打动了你却被up删减掉的地方,也总有up夹带私货想带节奏却已经影响不到你了的地方。不止影视,书籍、游戏同理,亲身体验一遍,你自己的感受才是最重要的。看一百个解说视频不如正经看一部好作品。

本文收集自互联网,如果发现有涉嫌侵权或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6532516@qq.com以便进行及时清除。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