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池(解池读音)


#文章首发挑战赛#

山西运城的故事很精彩,因为那地方是尧舜故里,有着一个驰名中外的盐池,而盐池也有一个美好的名字:解池

但是,令人奇怪莫名的是,它并不读解,分解的解;而是读谢池,谢谢的谢。

然后,这里还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发源的地之一,山西省的历史有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围绕着解池进行的。

我们中国的历史也一样,因为这里有尧舜的事业。

然后,解池周围的土地,自然要归解州府管辖了。谁知这个“解州”之名也有讲究,因为它既不读解,分解的解;也不读谢,谢谢的谢;而是读害,迫害的害。

这与中国人民,自古以来读“海”为害,如出一辙。

虽然这一段话,说得颇有一些执拗,但是,我却没有说相声的想法,而是想把其中蕴含的历史故事,一下子给你唠叨出来。

说不定大家听了以后,也会如运城人民一样,来一个时来运转。或是如山西省的人民一样,来一次生活与财富的大晋升。

有图为证:

这就是山西省的运城市

解池

这就是运城的大盐池:解池一角

解池

说完这一段比较艰难的开场白,我们就可以从头开始,或是娓娓道来了。

一、解池一带,曾经是熏粥人的冬牧地

熏粥人是游牧民,他们游牧的地方相当广阔,从黄土高原一直延伸到蒙古高原,最远的有可能到达了西北利亚。

每年春天要到未到之即,他们就要赶着牛羊,离开黄土地,向着蒙古高原挺进;然后,到了秋天的时候,又要返回黄土地上越冬。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是牧人们的生命节律。因为牧人们的牛羊多,如果长期间停留在一个地方,肯定会没有草吃。如果他们不趁着天气暖和的时候,前往极北之地,北边茂盛的草场,就与他们无缘了。

如果他们在冬天不返回黄土地,他们的牛羊在极北的地方,就过不了冬,非得要冻死饿死不可。

然后,因为那时候早,他们离开以后,所有人都不知道,牧人们到底去了哪些地方,即使他们跟你叙说了一番,你也不一定能够听懂。于是,人们便纷纷猜测说:

“他们到底去了哪里,只有鬼才知道。”

这就是我们历史上,一直有“鬼方”之说的原因。

他们所说的鬼方,原意也是游牧人也。

谁知一些人现代人不知就里,也不知道联系关际情况想一想,竟然平白无故地胡说八道起来。说什么:

“鬼方生得黑来溜秋的,长得像一个鬼,说不定是一些从非洲来的黑人呢。”

哎,你说说,这些人是不是见他娘的什么白日鬼了?

二、黄帝是真正英明的领袖,让我们中华民族开门大吉

因为黄土高原上,同时生活着游牧民和农耕族,存在矛盾,在所难免。因为农民们播种作物的时候,自然是各有爱好,有的人乐意播种黍稷,有的人乐意播种豆菽,也有人播种小麦。

谁知小麦在冬季,还是一片青苗呢。

牧人们却赶着他们的牛羊,浩浩荡荡地前来越冬了。

不要说那些牛羊,只是一些畜生,自然不辨菽麦的。就是它们的主人,也不一定辨得了菽麦。话说大家伙儿,从北极来到南方,经过了一番足够的长途跋涉,早已喉干舌燥,忽地瞧见远方出现了一大片青色,马上全都高兴得欢呼雀跃起来。

只听那带队的牧人,就把他长长的鞭竿往前一指道:“长生天,我要感谢您的伟大赐予!”

“畜生们,你们大胆地吃吧,放心是喝吧,吃饱了,喝足了,全是老子的下酒菜!”

牛羊们得此将令,马上就一股脑儿涌入农人们的麦田里,开始大吃大嚼起来。

农人们一瞅,这是什么阵势?

我们辛辛苦苦伺候的庄稼地,怎么一下子就变成人家的草料场了?

于是纷纷上前,找牧人们讲理。

牧人们这才知道,自己铸成了大错,正要改邪归正呢。谁知那些畜生们刚刚放开口吃,你让它们一时半会儿,如何回得过神来?

于是发生械斗,一时间死了好多人。

看起来是件小事,实际上却是我们中华民族来到了一个历史路口,我们是和平建国呢,还是从此打打杀杀,民不聊生?

幸好我们有一位智者,就是黄这先生。他是一个愿意了解民情的人,也是一个愿意奉献的人。他经过一番调查研究,很快就发现同样是播种庄稼,那些播种黍稷的,则是平安无事;那些播种豆菽的,也一样平安无事。

于是,他就召开会议,号召全体从事农耕的百姓,顺应天时地利,来年一定要播种黍稷、豆菽,不要再播种那个惹祸的根苗“小麦”了。

因为豆菽,还有黍稷都是春种秋收的作物,牧人们走了他们才播种;牧人们还未来呢,他们已经颗粒归仓了。然后,牧人们的牛羊为你的庄稼地免费旋撒有机肥,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一番话,说得大家心服口服。

后来,他还提出了一个响亮的口号:“种稷得吉,种麦得埋。”

正是因为他老人家的英明决策,让我们中华民族在刚刚起步的时候,避免了无休无止的发斗,赢得了“开门大吉”的好局面。

再后来,“播种黍稷”就成了中国人民的名字,他们生了长子(女),就名播儿童生了老二就名种儿,生了老三就名黍儿,生了老四就名稷儿。

再后来,当我们更有文化以后,就有人把它们转注为伯、仲、叔、季了。

有图为证:

这位就是著名的伯牙

解池

解池

这位是著名的仲尼

解池

这两位是管仲与鲍叔牙

解池

这位是西汉的开国皇帝刘季

解池

四、游牧人为何名叫熏粥呢?

这不是没有原因的,因为在黄土高原与蒙古高原之间辗转腾挪的游牧民,其实是我们的同胞,大家本是同根同源的亲兄弟。

自从伏羲大帝为我们发明了《伏羲八易》以后,游牧的人们也向我们农耕民学习,他们也慢慢学会了近亲不婚,以及如何利用陶器,煮肉吃了。

因为深深地感到,煮肉吃,特别有营养,他们心里一高兴,就名自己为熏粥了。

却原来,他们所说的“熏”,就是《伏羲八易》里的烤肉吃;他们所说的粥,原意就是《伏羲八易》里的煮肉吃。

有图为证:

这是孩子们在草原上吃烤全羊

解池

这是牧人们在吃手把肉

解池

五、游牧人在解池的伟大发现

说到游牧人在解池的伟大发现,自然也是因为一个偶然的事情引起的。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因为解池里面有盐,所以,这个大湖的水体虽然很丰盈,但是,它既不能饮用,也不能灌溉,反而有害。

因为湖边布满了盐咸地,根本不长庄稼。

这就是当地百姓,纷纷称那盐池为害池;也称那地方为害州的原因。

谁知游牧人们来这里越冬的次数多了以后,因为总是满山跑,结果就有人偶然发现,在湖面上忐忐忑忑地漂浮着一只死山羊。

于是,就有人对它产生了好奇心。

因为如果它是刚刚失足掉入水中的,其肉就可以吃。如果不能吃,只要扔掉就可以了,没有什么不方便的。

结果,大家商量一会儿以后,就有人下水把它打捞上来了。

谁知却发现,那羊虽然死了很久,但是,其肉并未腐烂。

于是,几个人就怀着试试看的心情,把那羊肉给烤着,慢慢地吃光了。不但吃光了,大家还纷纷地称赞,其味鲜美。

于是,这件非常小的事情,很快就在牧人们中间传为美谈了。

许多人听了,都觉得不可思议。就有歌者将那事迹编成了一首美丽动人的歌谣,到处传唱。其词曰:

野有死麂,我心不忧。

其肉不腐,或可以餐。

野有死麂,我心不忧。

其味鲜晕,不知所由。

再后来,因为这歌曲就越唱越神奇,挑起了好多人的好奇心理,结果就有人开始动手做实验,也就是将自己的一只羊宰了,也浸入盐水里,过了几天再拿出来,挂在中条山的树枝上风干,再把大家请来品尝。

谁知大家吃着吃着,全都赞美起来了。却原来,他们是复制出那只死麂的美味来了。

这就是游牧人在解池取得的伟大发现。

他们是通过一次极其偶然的小事,发现了盐池的伟大妙用。

从此以后,他们就开始年年来这里越冬,并在此屠宰牲畜,再将它们抹成条条,加以腌制,最后就得到了美味丰满的腊肉。

于是,盐池北面的那一条著名的山脉,也有尊姓大名了,就是中条山。因为山中挂满了牧人们的腊肉条条之故。

然后,那地方还诞生生了两个很有意思的两个成语,就是“不敢越雷池半步”和“虎落平阳被犬欺”。

他们所说的“不敢越雷池半步”,原意思是说,山中挂满了腊肉条条,如果你在山中乱走,忽地有人说,他的腊肉不见了,你该如何自处?

正是出于这个考虑,牧人们就在这个特定的环境下,很快就形成了一种群体自觉性,就是“无事别在山中乱跑”。

这与我们中原人经常说的“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是一个道理。

然后,什么是“虎落平阳被犬欺”呢?却原来,这里所说的虎,原意就是胡;这里所说的平阳,自然就是运城了。

却原来,这成语讲的是一个牧人,正在路上行走呢,他一边走,还在一边提醒自己,小心翼翼,免得引人怀疑,惹上麻烦。

谁知他正在担心呢,谁知就有别人家的狗,冲他唬唬地狂呔起来,当真把他赫了一跳。你说这事,让人揪心不揪心?

这就是“虎落平阳被犬欺”的出处了。

然后,牧人们离去的时候,自然要千恩万谢,于是,那个盐池就名“谢池”了。但是,我们的前人造字的时候,就有人一定要用“解”,以记录牧人们在此“从事屠宰与分解的事实”。这就是“解池”的由来。

再后为,他们也称自己为鲜晕;谁知后人造字,却把他们故意写为“猃狁”了。

然后,他们把人家的本名熏粥,故意写为“獯粥”。

不知我说清楚了没有。

我们伟大的祖国,就是这么地多智;但是,也始终有一些上层阶级的小人物,是如此地无聊,他们愚蠢至极,简直是无可救药!

本文收集自互联网,如果发现有涉嫌侵权或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6532516@qq.com以便进行及时清除。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