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裒(褚裒字季野原文翻译)


褚季野语孙安国云①:“北人学问,渊综广博。”孙答曰:“南人学问,清通简要。”②支道林闻之曰③:“圣贤固所忘言。自中人以还,北人看书,如显处视月;南人学问,如牖中窥日④。”

孙安国往殷中军许共论⑤,往反精苦,客主无闲。左右进食,冷而复暖者数四。彼我奋掷麈尾,悉脱落,满餐饭中。宾主遂至莫忘食。殷乃语孙曰:“卿莫作强口马,我当穿卿鼻。”孙曰:“卿不见决鼻牛,人当穿卿颊。”

殷中军、孙安国、王、谢能言诸贤⑥,悉在会稽王许⑦。殷与孙共论易象妙于见形。孙语道合,意气干云。一坐咸不安孙理,而辞不能屈。会稽王慨然叹曰:“使真长来⑧,故应有以制彼。”既迎真长,孙意己不如。真长既至,先令孙自叙本理。孙粗说己语,亦觉殊不及向。刘便作二百许语,辞难简切,孙理遂屈。一坐同时拊掌而笑,称美良久。

【注释】

褚裒(chǔ póu,303年—350年1月1日),字季野,河南阳翟(今河南省禹州市)人,东晋名士。褚洽之子,康献皇后褚蒜子之父。官至卫将军兼任中书令,谥号为元。褚裒为江南名士,与江北名士杜乂(yì)齐名。褚裒被桓彝称赞为“皮里春秋”。晋代名士谢安评价他说:“褚裒虽然不说什么,但气度弘远。”

孙盛(生卒年不详),字安国,太原中都(今山西平遥)人,东晋中期史学家、名士、官员。他出身官宦名门,高祖为三国时曹魏重臣孙资,祖父孙楚官至冯翊太守。孙盛年轻时便以博学、善清谈而闻名,先后担任陶侃、庾亮、庾翼、桓温的僚佐,曾随桓温灭成汉、北伐收复洛阳,官至长沙太守,封吴昌县侯。晚年官至秘书监、给事中,被后世称为“孙监”。

②北人、南人:一说北人指黄河以北的人,南人指黄河以南的人,因为褚季野原籍在黄河以南,孙安国是黄河以北,两人互相推重。

渊综:深厚而且融会贯通。清通:清新通达。这两句是说北方人做学问着重渊博,南方人则着重专精。

③支道林(约314-366年),本名支遁,以字行,俗姓关氏,陈留(今河南开封)人,一说河东林虑(今河南林县)人。东晋佛教学者、高僧。 二十五岁出家。后至建康(今江苏南京市)讲经,与谢安、王羲之等交游,好谈玄理。

④忘言:指默识其意,无需用言语来说明。 中人:中等人,指具有中等才质的人。 以还:以下。 牖(yǒu),窗户。显处视月,视野开阔,但不易专一;牖中窥日,视野狭窄,但能专一。

⑤殷浩(303~356年),字渊源,陈郡长平县(今河南西华)人,豫章太守、光禄勋殷羡之子,东晋时期大臣、将领、清谈家。早年以见识度量、清明高远而富有美名,酷爱《老子》。隐居十年,不曾出仕做官。接受执政的会稽王司马昱征召,拜建武将军、扬州刺史,参预朝政,对抗大司马桓温的势力,这加剧了东晋朝廷内部矛盾激化。王羲之和荀羡纷纷写信劝阻,殷浩一概不理。后被拜为中军将军北伐,出兵攻打许昌和洛阳,兵败后被桓温趁机上表弹劾,朝廷将殷浩废为庶人,流放东阳。

⑥王濛(309年-347年),字仲祖,小字阿奴,太原晋阳(今山西太原)人,东晋名士、外戚,官至司徒左长史。王穆之的父亲,刘惔的朋友。王濛初任司徒王导的掾(yuàn),后外出至长山县任县令,又再被召任为司徒左西属,改迁中书郎。至永和元年(345年)为司马昱入室之宾,后转司徒左长史。永和三年(347年)被追赠光禄大夫 。

谢尚(308年-357年6月14日),字仁祖。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东晋时期名士、将领,豫章太守谢鲲之子、太傅谢安从兄。

年轻时即才智超群,精通音律,善舞蹈,工于书法,擅长清谈。以司徒掾属起家,历任会稽王友、给事黄门侍郎、江夏相、江州刺史、尚书仆射等职,后进号镇西将军,都督豫、冀、幽、并四州军事。他任豫州刺史十二年,使陈郡谢氏得以列为方镇。

⑦晋简文帝(320年-372年9月12日),本名司马昱,字道万,晋元帝司马睿和简文宣太后郑阿春之子,东晋第八位皇帝。葬于高平陵。幼年聪慧,深得其父宠爱。成年后,清虚寡欲,擅长玄学。永昌元年(322年)二月,元帝下诏封司马昱为琅玡王,以会稽、宣城两地作为司马昱的食邑。咸和三年十二月(328年)徙封司马昱为会稽王,并拜其为散骑常侍。

⑧刘惔(liú dàn,约314-约349年),字真长。沛国相(今安徽濉溪县西北)人,东晋清谈家,曾祖父刘邠,父亲晋陵太守刘耽,妻子明帝之女庐陵公主。刘惔家贫,幼年与母以织草鞋为生,被丞相王导器重,后任丹阳尹,对百姓告官不加理问,好品评人物,为人相当自负,堪称当时第一毒舌,看不起殷浩,也看不起会稽王司马昱,在论及清谈水平时,评价其为二流货色,并毫不谦虚地给自己定为一流。特别爱好老庄之学,崇尚自然。

【练习】

1.为句中“冷而复暖者数四”划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

A.cùB. shǔC.shùD.shuò

2.下列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往反精苦B.宾主遂至莫忘食

C.一坐咸不安孙理D.故应有以制彼

3.下列句中“而”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

A.王大惭而退B.冷而复暖者数四

C.一坐同时拊掌而笑D. 而辞不能屈

4.下列句中划线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圣贤固所忘言(本来)B.悉脱落(知悉)

C.一坐咸不安孙理(全部)D.亦觉殊不及向(从前)

5.下列句中划线词语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孙安国往殷中军许共论 刘便作二百许语

B.自中人以还故应有以制彼

C.褚季野语孙安国云殷乃语孙曰

D.如显处视月孙意己不如

6.从上面几则小故事看,孙盛有怎样的品格?

【参考答案】

D(屡次,多次) 2.D(A.反——返 B.莫——暮 C.坐——座) 3.A与C(都是表示修饰关系,B表承接,D表转折) 4. B(全部) 5.C(都是“跟……说”,A.住所,多 B.往,用来 D.如同,赶得上) 6.(1)热心做学问;(2)自信;(3)有辩才;(4)锋芒太过。

【附译文】

褚裒对孙盛说:“北方人做学问,功底深厚又善于融会贯通。”孙盛回答:“南方人做学问,清晰通达又简明扼要。”支道林听说后,说:“圣贤那个级别的就不用说了。对中等材质以下的人来说,北方人读书,像在明亮的地方看月亮;南方人做学问,像是从小窗里看太阳。”

孙盛去中军将军殷浩那里一起清谈,两人反复辩论,尽心竭力,双方都没有破绽。侍候的人端上饭菜,两人也顾不得吃,凉了热,热了凉,反复了好几次。两个人都奋力甩动着拂尘,拂尘上的毛都脱落下来,落进了饭菜里面。直到傍晚都忘记了吃饭这回事。殷浩对孙盛说:“你不要做硬嘴马,我就要穿你鼻子了!”孙盛接口说:“你没见挣破鼻子的牛吗?当心人家会穿你的腮帮子!”

中军将军殷浩、孙安国、王濛、谢尚等擅长清谈的名士,全在会稽王官邸聚会。殷浩和孙安国两人一起辩论《易象妙于见形论》一文,孙安国把它和道家思想结合起来谈论时,显得意气高昂。满座的人都觉得孙安国的道理不妥,可是又不能驳倒他。会稽王很有感慨地叹息道:“如果刘真长来了,自然会有办法制服他。”随即派人去接刘真长,这时孙安国料到自己会辩不过。刘真长来后,先叫孙安国谈谈自己原先的道理。孙安国大致复述一下自己的言论,也觉得很不如刚才所讲的。刘真长便发表了二百来句话,论述和质疑都很简明、贴切,孙安国的道理便被驳倒了。满座的入同时拍手欢笑,赞美不已。

本文收集自互联网,如果发现有涉嫌侵权或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6532516@qq.com以便进行及时清除。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