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肝疫苗(戊肝疫苗有什么副作用)
每年的7月28日是世界肝炎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
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炎症和坏死病变为主的一组传染病。临床表现相似,以疲乏、食欲减退、肝肿大、肝功能异常为主要表现,部分病例出现黄疸,无症状感染常见。从病原学来分,有甲、乙、丙、丁、戊型肝炎。从临床表现分有急性肝炎、慢性肝炎、重型肝炎、淤胆型肝炎、肝炎肝硬化。
在所有肝炎中,有三种病毒性肝炎是可以用疫苗预防的,分别是甲肝、乙肝和戊肝。
01、甲型肝炎
甲型肝炎是一种由甲型肝炎病毒(HAV)感染引起的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全身乏力、食欲减退、黄疸等急性病毒性肝炎症状。大部分甲型肝炎可以痊愈,但也有少部分人发生急性重症肝炎而死亡。
甲肝通过消化道传播,可以通过污染的水源、蔬菜、食品、手等传播,也就是“病从口入”。未受染者均易感染。
接种甲肝疫苗能有效预防甲型肝炎。
除了儿童根据国家免疫规划需要接种甲肝疫苗,成人也推荐接种甲肝疫苗。
建议在感染甲肝病毒的高风险人群中接种,包括:
⑴从低度流行国家/地区(西欧、美国、澳大利亚等)到中或高度流行/地区(亚洲、拉丁美洲、东欧、中东等)的旅行者。
⑵需要终身接受血液制品治疗的患者(如血友病患者)。
⑶男男性行为者。
⑷与非人类灵长类动物接触的工作人员。
⑸静脉注射吸毒者。
另外,食品处理从业人员因为其职业关系,也需要接种甲肝疫苗预防甲肝病毒传播。
02、乙型肝炎
乙肝的传染源主要是急性和慢性乙肝病人及HBsAg携带者。主要传播途径有母婴传播、血液传播和性传播。未免疫人群普遍易感。
感染了乙肝病毒后,部分人会转变为慢性乙肝患者,进一步转变为肝硬化和肝癌。得了乙肝需要终生服药,大大影响生活质量。但接种乙肝疫苗可以有效地控制了乙肝的传播。
常见问答
1.哪些人建议接种乙肝疫苗呢?
(1)新生儿
(2)医务人员
(3)经常接触血液的人员
(4)托幼机构工作人员
(5)接受器官移植患者
(6)经常接受输血或者血液制品者
(7)免疫功能低下者
(8)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者的家庭成员
(9)男男同性行为者
(10)有多个性伴侣和静脉内注射毒品者
2. 哪些途径容易传播乙肝病毒?
乙肝病毒主要传播途径有母婴传播、血液传播和性传播。一般不会通过共同进餐、拥抱、握手、咳嗽、打喷嚏等传播,但共用牙刷,剃须刀,纹身、器具消毒不严格等可能容易感染乙肝病毒。
3. 为什么接种了乙肝疫苗后却没有产生抗体?
大多数人在接种三剂次乙肝疫苗后可产生抗体,但大概有1%~10%的健康成人和新生儿接种疫苗后检测抗体阴性或者抗体浓度<10mIU/ml。
为什么会有部分人不能产生足够的抗体呢?目前原因还未完全明确,可能和遗传因素、免疫功能有关,如年龄偏大(40岁及以上)、男性、肥胖、吸烟,免疫功能低下或者免疫缺陷(如艾滋病、器官移植),患有慢性疾病(如糖尿病、营养不良)等。
4. 接种了乙肝疫苗却没有产生抗体,可以再接种吗?
对于接种了3剂次乙肝疫苗却没有检测出抗体的人,可再接种3剂次乙肝疫苗,并在第3剂次接种完毕后的1~2个月检测乙肝抗体,如果还是未产生抗体,成人可再接种1剂次60μg乙肝疫苗。
这里给大家一个建议,再次全程接种乙肝疫苗时,可以选择与首次接种不同工艺(汉逊酵母、啤酒酵母、CHO细胞)的乙肝疫苗。具体哪些乙肝疫苗是什么工艺,大家可以询问接种医生。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有不到5%的人在多次接种乙肝疫苗后仍不能产生乙肝抗体,这可能与个体免疫功能有关,不建议再继续接种乙肝疫苗了。
03、戊型肝炎
戊型肝炎和甲型肝炎类似,也是一种通过消化道传播的疾病。一般于1年内痊愈,不变为慢性。但病死率较甲型肝炎高。
戊型肝炎的传染源主要为病人及隐形感染者。主要通过水传播。人群普遍易感。
戊肝疫苗适合16岁及以上人群接种。一般推荐戊肝感染的高危人群接种,包括畜牧养殖者、餐饮业人员、学生或部队官兵、育龄期妇女、疫区旅行者等。
病毒性肝炎中还有两类无法用疫苗预防,分别为丙型肝炎和丁型肝炎。目前丙型肝炎和丁型肝炎的疫苗正在研发中。
1、丙型肝炎是一种由感染丙型肝炎病毒(HCV)引起的疾病。临床表现与乙型肝炎类似,但症状更轻,更容易转为慢性。丙型肝炎病人及HCV携带者为主要传染源,通过血液及血制品传播。未感染过HCV者均易感。
2、丁型肝炎病毒(HDV)是一种缺陷病毒,丁型肝炎通常与乙型肝炎重叠感染。预后良好,少数病人转换为慢性。
文章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