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文仲(马文仲去世谷庆玉怎样生活)


“我想到过自杀,但和以往一样,我还是战胜了自己。”这是身患“进行*肌营养不良症”靠一根手指敲出22万字自传《站起来》的乡村老师马文仲说过的一句话。近日,无意间在电视上看到一部电视剧《牵手人生》,讲述了一个身残志坚的瘫痪青年,为了自己的梦想,战胜世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在衣食匮乏的黄河滩,义务办学的故事。电视里一个靠坐在凳子上一步一步挪动教学的残疾老师深深的打动了我。

马文仲,河南黄河岸边的一个普通青年,因受母亲的遗传,患上了难以治疗的“进行*肌营养不良症”,由于身体疾病,不得不辍学回家。但马文仲没有向命运低头,他自修完高中学业后,争取当上了村小学的义务代课老师,在黄河岸边办了一座简陋的小学。在马文仲办学背后,有一个默默支持他的妻子,湖南省桑植县马合口村的白族姑娘谷庆玉。在一份青年杂志上认识了马文仲,同龄人的奋斗与寂寞,让这漂亮的白族姑娘和身患疾病的马文仲走到了一起。两人手牵手,共奋进,为学校扩建一步一步的努力着。学生一天天增多,学生从几个到几百个,十数年来1500多名学生先后毕业。,义务办学,辉煌的升学率,让许多人好人家的子女也争着挤进这座小学,成就了教育事业上的一个奇迹。病情的不断恶化,让马文仲全身不能动*,他用仅能动的一根指头,敲击键盘,敲击出了22万字的自传《站起来》。

一个是身患重病的青年,为了自己的梦想,战胜困难,与病魔抗争着。一个是如花似玉的白族姑娘,放弃轻松愉悦的生活,远离他乡,与一个身患重病的青年走到一起,实现他们共同的梦想。面对困难,他们不离不弃,面对挫折,他们鼓起勇气。面对马文仲的故事,我们不得不反思,一个身患重病的残疾人能做到的事情,我们健全的人面对困难与挫折为什么就做不到呢?其实人的一生会面临着各种各样困难与挫折,在困难与挫折面前,我们要鼓起勇气,相信自己。“懦弱的人只会裹足不前,莽撞的人只能引为烧身”,只有真正勇敢的人才能所向披靡。作为年轻的我们,我们只有鼓起勇气,勇敢面对,敢于挑战,为实现我们共同的梦想而不懈努力。

《牵手人生》的观后感2

留着泪看了《牵手人生》的自强不息和感受艰难两集电视,心紧紧地揪在了一起,思绪久久地无法平静下来,马文仲,那个身患绝症无法正常行走的人,那个由于上课不方便无法完成学业的人,那个考上师专第一名却由于身体原因无法去圆自己梦的人,那个……太多太多了,我激动的无法写了,他所承受的生命之重也许我们这辈子也无法理解的,也许我们根本就不会像他那样执着,坚强。

一个很平凡的人却在做着不平凡的事,他由于母亲有病的原因,也和母亲一样地被上帝恩赐给了他生活中最艰难的一生。和别人一样他有着梦幻般的童年,也和别人一样有着美好的梦想,可是就在他初中就要毕业时不幸终于降临到他的头上了,从此他的人生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由于自己那个美好的梦,当一名*教师,他比别人付出多出千倍万倍的努力,病越来越严重了,最后到了根本无法行走的地步。

听别人说到郑州大城市是可以看好他的病的,他一下子好像觉得自己的生活有了阳光一样,穿上那套上体育课时的运动服,让父亲陪他去看病,他给别人高兴地,甚至有点兴奋地说,我马上病就好了,我就可以当老师,教学生体育课了,那脸上的笑单纯的让人心疼,那眼神中充满的希望之光让人不由地为他祈求,让他好起来吧。

医生的一句那是一种无法治愈的病的话,让他心中仅存的一点希望也被打破了,眼泪无声地从眼角流出,当父亲要扶他时,他推开父亲的手,说我能行,怎么可能呢,他从楼梯上摔了下去。也许就在此刻,他接受了命运的安排。

他想当老师的梦想有一天终于实现了,由于农忙,有些学校的老师无法正常上课,他就到学校去做代课老师,可是一开始时同学们都说他有传染病,不愿与他接近,甚至每个同学都在脖子上挂颗大蒜(那儿有个说法,说是那样就不会被传染),由于无法站立,要做在凳子上写字,手也使不上劲,可是他还是完成了,教得绘声绘*。那一幕幕的镜头不断地在我的脑子里回旋,无数次地跌倒,无数次地流泪,深深地震慑着我,那种忍受,那种自强不息,都让我觉得汗颜,明天不知他又会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来。

牵手人生,很好的一部励志片,好久没有过这样地被感动了,人有的时候还是应该时常被感动的。

《牵手人生》初中观后感3

这篇文章在吐露我感受之前,我首先要坦诚的交待,几乎每集我都流泪,我的情绪完全的融入到了剧情里面,很长时间不能走出来,本来是个励志的故事片,但我一想,心情就变的沉重了起来,为剧中的主角神伤难受。

《牵手人生》主题就是紧紧的围绕男女主人公“牵手”办学校的故事发生的,剧情里的感情细腻真实,就像是在我们身边发生的。故事的地点是在河南长垣县,黄河边上的一个贫穷县城,主要时间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我想九零年前出生的人会有很多感动,因为有好多好多情景都能勾起我们的回忆,时光仿佛倒流了,我们似乎又回到了那个年代。

故事里的长垣县马野庄,和我们童年生活的农村如出一辙,破旧的瓦房墙上拴着捆扎好的玉米和辣椒等农作物,倚墙搭建的还有驴马的棚,窗台下还有鸡窝,门前的大树下面就是弯曲坎坷的土路,还有拖拉机和蹦蹦车走过,白天的鸡叫蝉鸣,夜间的蛐蛐和猫头鹰的叫声,深深地,深深地打动了我的,泛黄的画面里,人物的着装,不正是当年爷爷伯伯穿的衣服吗?劳动用的工具也不正是我儿时看到村里人下地用的吗?有很多很多的东西,都是那么的亲切,我无法平静,所有的情绪都是被动的,完全被剧情带领和掌控。

故事的主人公叫马文仲,是个残疾人。高中的时候由于瘫痪生活不能自理,不得不退学,但是他怀揣梦想,不甘平凡,在父亲的支持和鼓励下,他自己建起了学校,下定决心要办教育,要让穷人家的孩子有学可以上。那个年代穷人很多,好多孩子因为没钱就没有上学,他是个残疾人,不能走路,坐在一条小板凳上,用一只手连拖带拉的走,挨家挨户的去找那些没有上学的孩子的家长。他很无私,很伟大,贫穷的不会收取学费,并且还会给钱来接济孩子。路上他摔倒过,但他爬起来了,淋过暴雨,也没有浇灭他内心那片对梦执着的火苗。母亲不理解他,村里人不理解他,但他无怨无悔,不管他人怎样轻蔑小看自己,他都很坚强,不管有多大的打击,他都用常人不能及的承受能力忍受了,看到这里我再次感动了。马文仲起步和父亲的支持是离不开的,父亲给了他信念,给了他勇气,他有过轻生的念头,父亲告诉他就是维护黄河坝头的命,生来就是要受到洪水的冲击的,马文仲醒悟了,找回了自己。

马文仲的父亲是个伟大的父亲,年过六旬背着儿子上学、求医等情节,最是能打动人的,不管自己多苦多累都要让儿子快乐,为了给儿子建成学校,日间上班,夜间赶着骡子去田间挖土,一砖一瓦都是自己亲手做的,中间还受过伤,满脸都是血,这样的父亲能不让人为之动容。

马文仲还有一个精神支柱,就是他的妻子谷庆玉,来自湖南的一位白族姑娘。谷庆玉家可以说是丰衣足食,不愁吃穿,她也是个优秀的青年,因为理想,她瞒着父母远离家乡,来到贫困的长垣县,和马文仲一起办教育,这时候的马文仲如同废人,除了给孩子上课,其他的什么都干不了。谷庆玉了,不嫌弃他是残疾人,像是割肉一样割掉了她和家乡和亲人的情缘。马文仲兄妹五人,只因母亲有病例,五个孩子都有不同程度的病,所以家里没有一个人可以下地干活的,她挑起了重担,像个男人一样从早忙到晚,苗寨乡的乡亲没有人不佩服她,佩服她的坚毅,佩服她的人格,她年轻才俊,美丽善良,要找什么条件的都可以,但她有梦想,有追求,虽然吃了很多苦,受了很多伤,她都很充实,她曾这样告诫过学生:幸福和痛苦是在同一个天秤上的,你拥有多少幸福,就要承受相等的痛苦。所以她是美丽的,是纯洁的。

《牵手人生》是谢晋导演的,故事是真实的,在这里我要向谢老爷子致敬,谢谢你给了我很多感动,里面不仅亲情感人,爱情感人,就连师生情都是感人肺腑的,一次一次的震撼我的心灵,让我没有办法不去向主人公学习,马文仲老师你很值得我去学习,去尊敬,你是世间少有的好老师,马老师愿你泉下一切安好,但愿我能成为你的朋友。

舞蹈《牵手》观后感4

我不懂舞蹈,也很少认真地观看舞蹈。可是,河南残疾人马丽、翟孝伟演绎的舞蹈《牵手》却深深地感动了我。

深夜,万籁俱寂。悲伤如水的音乐从银幕飘来。蓝*背景下,两位肢残演员翩翩起舞。所有的人都惊呆了——男演员拄着单拐,女演员缺了右臂。如果说,他们出场引起的惊异是因为他们残缺的肢体,那么,之后他们带给观众的就不仅仅是视觉的触动,而是通过完美演绎带来的心灵的感动。

舞蹈表现的是一位花季少女被突然袭来的灾难夺去了右臂。面对这灭顶之灾,她绝望、挣扎、呐喊,甚至失去了活下去的勇气。这时,一只“拐”伸到了她的面前,她抬头,看到一双目光坚定的眼睛和失去了一条左腿的伟岸身躯。一只有力的大手伸向少女,她看到了信任、激励和关爱。当两只手触碰在一起的时候,少女心中所有的悲伤和委屈像决堤的洪水奔腾而出。两个残缺的身躯,两个同样的命运,将他们紧紧连在一起。他们就这样牵手,走向爱的港湾,走向生命的辉煌……正如主持人董卿所言:“他们用残缺的肢体演绎了完美的艺术,在有限的舞台上诠释着无限的精神追求”。

在这个平凡的深夜,我同亿万电视观众一样,被深深地感动。我不知导演是不是有意的安排,把这个舞蹈放在了午夜。当尘世的喧嚣渐渐消失,心灵即将沉睡的时刻,一份不期而至的感动悄悄走来。

生活是无情的,每个人在一生当中都会遭遇各种各样的挫折、坎坷和打击。但是,对于活着的生命来说,还有什么能比失去健全的身体、与所热爱的艺术失之交臂更让人心碎的呢?但是,经历了痛楚彷徨的他们终于站起来了——手与手牵着,心与心连着,风雨里彼此扶持,命运中相互支撑,残缺的是身体,合壁的是情感、是精神。这份相携,穿越了金钱、地位和权势,是无比纯洁的牵手,是无比美丽的牵手。这份相携,传递给我们的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和对生命的一种歌颂,一种不屈不挠的生命态度。

生活之所以美好,是因为我们在生活中拥有很多关爱、信任、支撑和扶持。今夜,我们饱含热泪,心中涌动着深深的感动。

[舞蹈《牵手》观后感]相关文章:

大手牵小手观后感1000字5

母爱是本片的主旨,是典型的让人笑中带泪、泪中带笑的电影,影片中的单亲妈妈李好,年少时一个人抚养儿子长大,儿子*后独自一人到*成家立业,这种聚少离多的人生无奈,其实很容易让当下的“北漂”、“上漂”等等漂一族们感同身受。确实是这样,当你以为遥远的亲人,仍然和以前一样健康快乐生活的时候,却不知他们已经迅速衰老,在各种疾病面前被打倒。

片中,贯穿前后的关键词是愿望。李好信神佛,进庙要用长竿把写了自己愿望的小纸条放置到庙中的房梁上,说是为了能让菩萨最先看见。而儿子幼年时的作业上面,也画着李好想去的长城。那些愿望来自遥远的从前,来自母亲未衰老时。当影片中的主人公小年放下芥蒂,决定帮助妈妈完成心愿的时候,带着年迈的李好去以前那座庙里求财,全家人正一起努力将红包放到房梁上,没想到一不小心,多年的心愿红包全都掉了下来,里面没有半字求财,全是李好给儿子求的身体健康,出人头地。从“喝媳妇茶”到上台唱歌再到去万里长城,这些愿望,有的实现,有的没有实现,都能直击观众心中的柔弱之处。而这些柔弱之处,实际上也深埋着属于我们每个人的关于两代人情亲的怀念、遗憾和反省吧。

母亲年轻时,为生计不得已而奔波流离,将小年托付给他的姨妈。这种被抛弃感让小年恐惧,渐渐地,恐惧变成了埋怨,埋怨变成了怨恨。多年以后,儿子小年心中芥蒂已深,母子之间的距离已无法用时光衡量。

我还清晰的记得电影中的场景,将妈妈送去养老院的小年对母亲说,他回*办完事就回来接她。小年不知不觉也像妈妈当年那样,开起了空头支票。母亲因为害怕儿子离开自己,紧紧抓住养老院的铁门向外张望,眼里满是泪花,像极了年幼的儿子在姨妈家的模样----每当有车经过,小年也是抓着铁门张望,看是不是他妈妈回来接他了。

影片的最后,母亲临别之际,终于对小年说出了那三个字,对不起。小年也终于忍不住,开口求妈妈不要丢下他。

20年前,孩子舍不得离开母亲,20年后,母亲变成了孩子,故事进行到这里,对应那句——“人老了,于是变成了小孩”。孔子曾经对他的学生们说,孝敬父母什么最难,是“*难”,对父母和颜悦*是最难的。小时候我们依赖父母,想一辈子不分开,长大了,却嫌弃他们保守的想法,因为他们的问询而不耐烦,像影片中母亲的角*一样,他们年老时,可能也会迷信、会蛮横、会絮叨。社会急速发展,往昔二三十年的巨变,在我们一代与父母一代之间划出鸿沟,划出包括观念在内的种种隔膜,又因隔膜而在生活中造就大大小小的遗憾。

《目送》里说,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父母不必追上孩子的成长,子女也无法追上父母的离去。

父母在,就有家的温暖,就有一种精神寄托,我们必须加以珍惜,可事实上,不少人为什么要等到父母离开我们,让思念变成一种永久的痛呢?

本文收集自互联网,如果发现有涉嫌侵权或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6532516@qq.com以便进行及时清除。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