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榨菜(马榨菜学名叫什么)


马榨菜

老陈正在做榨菜

一缸经过二次腌制的“半成品”榨菜,大概有800斤。从缸中取出榨菜,放在筐里,用100多斤重的石头压出多余水分,然后一个个细致地修剪筋膜,再拌入辣椒粉……“这两日可忙嘞!半个多月时间,已经做了五缸嘞!”

小港下邵人陈富龙,是远近闻名的榨菜大王。

1963年,陈富龙出生在五盟村一户做榨菜的人家。

“父母都是农民,种水稻,种榨菜。”打陈富龙记事起,榨菜就是他生活的一部分。跟着大人一起收榨菜,一担一担地挑回家,帮忙打下手做榨菜……这些,填满了他的童年。

一般水稻5月种下,10月前都收好了,榨菜则是10月种,来年4月底前收,时间刚好错开。

稻菜轮作,效率高,收益也很不错。“那时候穷啊,什么赚钱种什么,我们家半亩自留地,种别的东西估计就几十块的收入,种榨菜能赚400多块呢。”

那会儿吃食少,榨菜这道“下饭”,家家户户上桌率是极高的,每年榨菜做完都有供销社来收。

等到父母老去,陈富龙能够独当一面的时候,他便子承父业,主动接过了这个行当。

他笑着说:“父母都是农民,我从小就是‘田埂头’长大的,有感情的。再说家里种榨菜、做榨菜都是内行,心里有底嘛!”

田边角落里,整齐地排列着二三十个大大小小的缸。陈富龙站在缸边上,开始讲起做榨菜的“机密”——

刚刚收上来的榨菜,先放进七石缸里用盐腌(一石为150斤,标准的七石缸可装1050斤水),上面盖上尼龙纸压上泥沙。腌三天后,倒掉腌出的水,两缸并一缸,放盐腌第二遍。“大概25天后,拿出一个挖开看看,如果有白芯,说明还没腌熟,得等到它变黄。”腌熟之后拿出来,用石头压出水分,处理掉硬梗,倒上辣粉和盐,再反复翻压入味,最后密封到“榨菜瓮”里。

为了了解周边地区榨菜的行情,不爱出门的他,几次去慈溪和余姚的榨菜厂“调研”。“那边一般都是大厂,造个几亩地的大池子,成箩成箩的榨菜一起腌,都是机器运作的。”

马榨菜

而陈富龙的榨菜,向来都是手工制作,保证每一颗榨菜都饱满入味。生产线上做的榨菜,10块一斤都卖不上,“我们这的榨菜,卖到菜场,一般要卖18块一斤。”

随着网购的普及,除了供应菜场,陈富龙也开辟了新的销售渠道。他采购了一批塑料瓶,让女儿找人帮忙设计了包装,在瓶身上加上了“五盟榨菜”的字样,还印上了自己的手机号码和微信二维码……

酒香不怕巷子深,传统手工榨菜的独特口味,加上线上销售的铺开,“五盟榨菜”的名声打响了!

周边摊贩找他进货,小区团购找他订购,一些饭店也找他采购,有公司买来作为员工福利……就这样成了供不应求的网红产品。

马榨菜

同村的村民,看到陈富龙把榨菜做得有声有色,都来请教。他也不藏私,将做榨菜的技术和秘诀“全盘托出”。

“我这个人‘肚肠’刮直的,你要来问我,我都会告诉你的。”

于是,村里十五六户人家一起种起了榨菜,平常在田里大家一起聊聊天,只要有人请教,陈富龙知无不言。

今年1月,小港街道举办第一届年货节,陈富龙的“五盟榨菜”成为了第一批“小丰港”品牌授权农户,牌子也挂到家里。

马榨菜

人家说,哎哟,这下厉害了,做大做强了。

其实,勤劳朴实的农民阿伯,哪里会想那么多。不管是以前为了生计,还是如今成了生意,对他来说,他就是种榨菜的,以前父母怎么种,他就怎么种,以前父母怎么腌,他就一直这么腌。他就是守着自己那片田,年复一年地育苗、松土、插秧、施肥、浇水,然后收割、腌制、等待、送货……

他说,种很多东西都蛮辛苦的,种榨菜算是“顶轻松嘞”。

他说,去年寒潮榨菜烂掉一半多,收上来都是空心的,做出来也不好吃,虽然肉疼,但也只能丢掉,“牌子不能做坏了!”

他说,商品房不要住,没地方做榨菜。榨菜他肯定一直要做到没气力为止的……

这世上,有些食物的味道,是独一无二的。哪怕如今有这么多好吃的,榨菜油炒炒“过过”泡饭,早晨来上一碗,依然交关“落胃”。(记者刘恺阳王昱啸)

本文收集自互联网,如果发现有涉嫌侵权或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6532516@qq.com以便进行及时清除。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