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劝学注释(孙权劝学里的注释)


孙权劝学注释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相关文学常识,理解文章大意,积累文言词汇及成语。

2.分析人物对话,揣摩体会人物的语言特点,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

3.理解文章的重点实词、语气词及称谓语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

1.积累文言词汇及成语。

2.分析人物对话,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体会“劝”的艺术。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三国鼎立时期,英雄辈出,刘备、曹操、孙权可谓水火不容。一向自负的曹操曾经说过“生子当如孙仲谋”。能让对手如此赞叹,可见孙权非同一般。孙权手下有员大将叫吕蒙,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深受孙权信赖。可是他就是不爱读书,孙权提醒他读出,他推三阻四,不肯就学。后来,孙权说了一番话,吕蒙就开始学习了。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记下了这个故事。孙权究竟说的什么呢?我们一起来学习《孙权劝学》。

二、读译课文,了解故事

1.作者作品简介。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司马光编纂此书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治国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

2.朗读课文。

(1)读准字音和节奏。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特别提示:卿(qīng)邪(yé)孰(shú)遂(suì)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3.学生结合文下注释,自主疏通文意,在此基础上复述故事。

预设:

当初,孙权语重心长地对吕蒙说:“爱卿,你如今大权在握,执掌军中大事,不可以不学习啊!”吕蒙以军中事务繁多来推辞。孙权恳切地说:“我并不是要你熟读经史子集,成为学富五车的博士。你只需要粗略地阅读一些兵书,了解一些历史就可以了。你说自己忙,难道比得上我吗?我都经常抽时间读书,是因为我觉得读书收益很大。”吕蒙听闻,不好意思再推脱,于是开始潜心学习。过了一段时间,鲁肃经过寻阳,与吕蒙讨论军国大事,震惊于他在才干和谋略方面的进步。吕蒙自得地说:“常言道,土别三日,当刮目相看。我的兄长知道这个事情未免也太晚了吧!”鲁肃恭敬地叩拜了吕蒙的母亲,还和自己原来不怎么瞧得起的吕蒙结成了朋友。

师对学生复述过程中感到有困难的语句进行提醒,同时强调文言文学习的方法:

文言语句的翻译,有一些常用的方法,如留、替、调、补、删等。

4.围绕“学”字,来理清行文思路。

交流:

孙权劝学——吕蒙就学——鲁肃赞学。

三、品析对话,分析人物形象

分析课文内容,品味文章言简意丰、生动传神的对话描写,把握人物性格特点,并分角色朗读。

(一)孙权:“劝”——孙权的说话艺术

比较:原文:“卿金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改文: “卿今当涂掌事,必须学”

明确:

双重否定,加强需要学习的语气,强调学习的重要性。

而改句有一种命令的语气,听的人不容易接受。

比较: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权曰:“但当涉猎,见往事。”

明确:

原文:前一句表示反问,既表示对学习的要求不高,降低难度,可以打消吕蒙的畏难情绪,又用强烈的反问语气表达自己的要求不可改变。而“耳”这个语气词强调“除此之外,再无其他”,舒缓了对话中强硬的语气,体现出孙权广阔的胸襟、灵活的应变能力和高超的劝说技巧。

改文:太生硬了,不容易让人接受。

小结:孙权善劝。他对吕蒙既有严格的要求,又有殷切的希望,既责备吕蒙的不争、无志,又透出关怀爱护之心,那种庄重而语重心长的神态昭然可见。

鲁肃:“赞学”的惊喜与热情

原文:“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改文:“君今者才略,令人刮目相看。”

明确:

原文中“卿”为爱称,表现出朋友间的亲密感。“君”则有距离感。而“非复吴下阿蒙”用否定句语气强烈,表现出吕蒙与过去的差异,其文韬武略让鲁肃当时既吃惊,又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感叹号可以很好地表现出“赞叹”之意。

吕蒙:“就学”的自豪

原文:“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改文:“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卿见事晚矣!”

明确:

从“士别三日,刮目相待”可以看出,面对当时名将鲁肃的称赞,吕蒙颇为自得,欣然接受。“大兄何见二晚乎”,中“大兄”有一股子敬意,胜过“卿”,毕竟鲁肃比吕蒙年长几岁。这句话里有吕蒙学有所成的自豪感。同时,也有一点调侃口吻,并非针锋相对的争辩。原文的“乎”字与前面的疑问词“何”连用,强化了吕蒙调侃且自信的感情。改为的语气显得生硬,似乎流露出不满。

四、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积累文言词汇。

2.将原文改为一个两幕的课本剧。

知识链接:

剧本的语言包括台词和舞台说明两个方面。

孙权劝学注释

剧本的语言主要是台词。台词,就是剧中人物所说的话,包括对话、独白、旁白。独白是剧中人物独自抒发个人情感和愿望时说的话;旁白是剧中某个角色背着台上其他剧中人从旁侧对观众说的话。剧本主要是通过台词推动情节发展,表现人物性格。因此,台词语言要求能充分地表现人物的性格、身份和思想感情。

舞台说明,又叫舞台提示,是剧本里的一些说明性文字。舞台说明包括剧中人物表,剧情发生的时间、地点、服装、道具、布景以及人物的表情、动作、上下场等。这部分内容一般出现在每一幕(场)的开端、结尾和对话中间,一般用括号(方招号或圆括号)括起来。

第二课时

一、温故知新

1.齐读课文。

2.回顾文学常识,并请学生互相提问,考查重点字词的理解。

二、课本剧剧本展示与点评

预设:

第一幕

[孙权正在专心致志地看书]

[吕蒙走到跟前]

吕蒙:参见大王!

孙权:爱卿免礼,如今你身居要职,要多学习才能与时俱进啊!

吕蒙:(连忙摆手推辞)我如今军务太忙了,根本没有时间去读书。

孙权:(有点不高兴了)你以为我是想要去专门读书当博士吗?我是希望你博览群书,不断提高自己的学识罢了。(摊开两手,然后指向朝案的奏章)你说你忙,你难道比我还忙吗?

吕蒙:(尴尬一笑)这……大王日理万机,臣自然比不上。

孙权:(点头微笑)我常常读书,觉得大有裨益。

吕蒙:(抱拳)大王教育的是!

孙权:只要你肯努力,一定会不断进步的!

吕蒙:借大王吉言了!臣先告退了。

孙权劝学注释

孙权:(高兴地)嗯!

第二幕

[吕蒙回去之后努力学习,有不懂之处就请教别人,再也不浪费时间了。那天鲁肃路经寻阳,受孙权之命到吕蒙府中与其研讨天下大事,便坐车来到吕蒙府外。]

[鲁肃上前敲门]

[吕蒙打开门]

鲁肃:(已见到吕蒙)哈……哈……阿蒙,好久不见了!

吕蒙:(激动地)大哥,好久不见了!最近可好啊?

鲁肃:好!

吕蒙:大哥,这件事,我认为(用手捂在嘴旁,对着鲁肃的耳边说……)比较好,您的意见呢?

鲁肃:(听了见解,吃惊地)贤弟啊,以你如今的才干,已经胜过那个吴下阿蒙了!

吕蒙:(大笑)大哥,对于有志气的人,分别数天后,就应当用新的眼光看待他。大哥你小看我啦!

鲁肃:噢(疑惑地),大哥我以前怎么没发现呢?

吕蒙:(神秘地)这都得感谢大王啊!是他劝我多看书,了解历史,让我从中获益的……

鲁肃:看来,书确实是件好东西哪!……

(蒙母端茶来,鲁肃起身敬礼)

蒙母:(微笑)大人请用茶。

鲁肃:谢谢您!令郎现在文武双全,让人敬佩!

蒙母:过江啦!还请大人多多指教呢!

鲁肃:(拱手)一定,一定!时日不早了,不打扰了。您多保重!

吕蒙:大哥,再会!

孙权劝学注释

点评:

优点:格式规范,内容完整,贴近文本,契合人物形象。

缺点:个别字句理解有误,如“见往事耳”的理解,应为“了解历史罢了”。“拜别蒙母”理解也有误。

三、表演课本剧,分析人物形象

1.请两组同学上台表演课本剧,并点评。

2.分析人物形象。

孙权:博学明理、关怀部下,有领导能力,是个有作为的君王。

吕蒙:知过就改、勤奋好学,个性率直的大将。

鲁肃:爱才敬才,坦诚豪爽的大将。

四、写法及主题探究

1.本文选自《资治通鉴》,标题为编者所加,你认为合理吗?

合理。首先,“孙权劝学”的内容虽然只是一部分,但是吕蒙与鲁肃的论议也是要表现孙权劝学的效果。这是侧面表现的。此外,文章重在通过对话刻画人物形象,呼应标题的“劝”。

2.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所以定名为《资治通鉴》。你认为这篇文章能让统治者有哪些“借鉴”?

3.讨论:本文又有怎样的现实意义呢?

人应当好学、只要肯学习就会有进步;

从大人物身上学习读书的重要性,培养读书精神;

修炼自己,待到花开,蝴蝶自来。

劝说别人,要注意说话方式和表达技巧。

……

五、布置作业

1.完成《学评》。

2.选读《鸿门宴》。

本文收集自互联网,如果发现有涉嫌侵权或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6532516@qq.com以便进行及时清除。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