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婆头(鸡婆头)


荣昌铺盖面,是一道重庆市的特色面食名吃,归属于重庆面的一种。属于渝菜系。因为面皮很宽大像铺盖,所以得名铺盖面。荣昌铺盖面有面食长期演变而来,后传入四川成都等地。

面条,一直以来就是人们生活不可获缺的部份,大小不一,规模不等的面店面馆星罗棋布,随处可见。是中华餐饮文化里的重要组成部份,荣昌铺盖面在长期的经营中,面条味道不断推陈出新,精益求精,在面条本质上下功夫,使铺盖面更具韧性和地方特色。

中文名

荣昌铺盖面

分类

鸡婆头

渝菜系

地区

荣昌铺盖面:面皮宽大如铺盖,川味浓郁,鲜香扑鼻

营养

荣昌铺盖面除富含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外,还含有无机盐和多种矿物质、氨基酸、葡萄糖、维生素与植物性蛋白质以及磷、铁、钙、锌等大量的微量元素。因此,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做法

1、制面,在面盆中倒入精面粉,然后加水调和,揉面,然后是再加面粉、再加水、再揉面这个过程, 一直到面的韧性完全的出来为止。

2、从面盆中揪出一坨面,慢慢的把面扯开,扯到面皮达到有盘子那么大,而且呈半透明的状态。面皮要不停的扯,一般一碗成品要扯5到6块面皮。

鸡婆头

3、把面皮下到烧开水的锅中煮,技术熟练应该是要求扯一块面皮就下锅一块。

4、由于面皮比较薄,所以也比较容易煮熟,面皮边缘比较厚的地方煮透了就可以出锅了。

5、在大碗里面调入你喜欢的作料,把面盛到碗里面,再加上酱料就成了。

发展

提起荣昌铺盖面,这种享誉全国的小吃,地道吃货都会赞不绝口:造型独特,面薄爽口,味道鲜美。但可能很少有人清楚,荣昌铺盖面最早发源地是荣昌昌元镇。如今,荣昌熬家巷子里,历经数十年,仍有一家兰氏铺盖面通过代代相传,延续最初的手艺。

熬家巷子里,一幢3层楼的老式民居,底楼就作兰氏铺盖面的门店,老板田伟早上5点起床,下楼熬汤、炖豌豆、和面……这是几代煮面师傅的固定模式。

1933年

田伟的手艺学承于岳父兰海云,现已去世的兰海云曾给田伟讲过,20世纪初年,自己的师傅陈有权在荣昌县昌元镇街边卖面,不同的是,他卖的面块大,皮薄,还要加入油条,形似鸡头,称“鸡婆头”。

1933年,15岁的兰海云前来学徒,三年学成出师后,在敖家巷开了面馆子。那时候铺盖面就以骨汤煮,豌豆打底,到上世纪50年代,需要二两粮票加钱才能换一碗,成了人们眼中的高端美食,但店内两张八仙桌总是高朋满座。

1982年

1982年,岳父兰海云在熬家巷重新开张了更大的面馆,去掉面中的油条,依据面块大、薄、呈长方形的特点,将此更名为“铺盖面”,店铺命名为兰氏铺盖面。兰海云的表弟林昌元在传统制作技艺上发展创新,增加鸡和海鲜同煨,使底汤更香更鲜;还增加了红烧肥肠、红烧牛肉等。

现在

经改进后,林昌元的学徒逐渐开了多家铺盖面的分店,遍及全国。田伟说,单是在荣昌县的铺盖面就何止百家,他看来,铺盖面今后最好的发展,其实是大家都能保留住最初的工艺,比如和面必须和到2个小时,面才劲道,骨头汤每晚必须倒掉,第二天重新熬新鲜的等。

鸡婆头

本文收集自互联网,如果发现有涉嫌侵权或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6532516@qq.com以便进行及时清除。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