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拉叙马霍斯(色拉叙马霍斯的正义观)


因为是对话体的书籍,而苏格拉底在论证过程中,极尽耐心,曲线救国,不知不觉中,被“绕到”了一个相反的观点中去了。为了理清脉络,稍微明白一点,特别做一下笔记:

第一卷:关于正义的两组论述

触发:苏格拉底跟格劳孔逛庙会(在比雷埃夫斯港向女神献祭),被玻勒马霍斯强请至家中。苏格拉底与其父克法洛斯闲谈,聊到钱财的益处(不亏负神,不亏负人),聊到正义,并给出了正义的初步定义有债照还便为正义,开始了全书的讨论。

第一组讨论:在苏格拉底与玻勒马霍斯之间

玻:有债照还便为正义;-->给每个人恰如其分的报答便为正义;

苏:(1)于友无益,可以不还;(2)正义无用;(3)辨别友敌有困难;(4)报复敌人,使人的德性有损,是为非正义。

——这一组讨论,接近于诡辩,没啥特别的感受。但什么是正义,确实是一个好问题。

第二组讨论:在苏格拉底与色拉叙马霍斯之间

色1:正义即强者的利益。

苏1:强者会犯错,做出有损于自己的决定;

色2:犯错不是强者。

苏2:没有一门科学或技艺是只顾寻求强者的利益而不顾及它所支配的弱者的利益(牧羊人对羊,医生对病人,等等)。

——这块儿,我是比较有疑问的:牧羊人对羊好,是为了羊肉;医生对病人好,是为了医疗费;统治者为人民好,大致的解读是为了缓和阶级矛盾。强者会照顾弱者的利益,不过是退而结网更有耐心而已,并没有正面驳倒色拉叙马霍斯的论点。

色3:正义的人跟不正义的人相比,总是处处吃亏。

苏3:不正义的人不会合作,死于内耗。

——个人觉得,这是本卷书的亮点,原因在于:它可以解释很多生活中的事情。比如:公司中,有一个人溜须拍马、排挤同僚,当领导者缺乏智慧时,他会获得一时之利;但如果公司中每个人都精于此道,那么就形成“剧场效应”,无人从中获利,但又非常劳累。陷于内耗的公司,人人拼命,人人不幸福,就是这个道理。经营组织,要建立良性的组织文化,为的就是组织内的正义,避免组织内耗。

——另外,在苏格拉底与色拉叙马霍斯之间的第2轮与第3轮辩论之间,苏格拉底明显双标。说明“没有一门科学或技艺是只顾寻求强者的利益而不顾及它所支配的弱者的利益”时,用的是强者与弱者的短期关系在说明。说明“不正义的人不会合作,死于内耗”时,又是在用强者与弱者的长期关系在说明。如果统一到长期关系,色拉叙马霍斯没有错,强者在寻求自己的利益。只是通过正义的方式,能够获得强者的利益;通过非正义的方式,并不能获得强者的利益。

第二卷:正义本身可以幸福吗?

格劳孔将善分为三类:(1)要过程不要结果,如欢乐而无害的娱乐;(2)要过程也要结果,如明白事理与身体健康;(3)本身虽苦,但可以换得利益,如赚钱之术。

按照上述分类,苏格拉底认为正义属于2类,格劳孔代表反方认为正义属于3。为了立论,格劳孔分三阶段进行论述:(1)正义的起源与本质。施行不正义得利,遭受不正义受害,总体来讲,得利小于受害。从施行者与遭受者的总和来看,不正义使利益受损。因此,在人类之间,开始有了契约。遵守契约就是正义。(2)遵守契约,不是因为心甘情愿,而是因为没有能力。如果一个牧羊人得到了一个随时可以隐身的戒指,那么他就会滑跌为窃国大盗。(3)对比正义者与不正义者的生活。格劳孔塑造了完美的不正义者(技艺超群、逻辑缜密、巧舌如簧、结党营私),也塑造了完美的正义者形象(有正义之心,无正义之名利,国人皆曰可杀,但他依然鞠躬殉道,死而后已)。正义者死于非命,不正义者结党营私、长袖善舞、祭祀神明,在世昌盛。

——格劳孔,将正义者与正义之名隔离,是立论中的亮点。正义之名,将带来无尽的名利;无尽的名利,混淆正义与非正义。

格劳孔的弟弟阿得曼托斯补充:(1)正义之名,名利无穷;(2)非正义的富人,在私下被人尊重与羡慕;正义的穷人,遭人藐视;(3)提出品达的命题“是用堂堂正义,还是靠阴谋诡计来步步高升,安身立命,度过一生”?(4)期待苏格拉底证明:正义本身赐福于其所有者,不正义本身则遗祸于其所有者。

——阿得曼托斯,将人们私下对非正义者的羡慕描述得淋漓尽致,是补充论述中的亮点。

为了回答上述问题,苏格拉底从建立一个城邦开始论述,重点谈到了多类人才的引入与协作、用音乐+体操训练战士、对文化领域进行管控以对孩子做价值观上的引导。等等。这其中,对神不能犯罪不能有污点,做了充分论述。既然是假的,那就只出版有善有美的假故事。

——我朝基本上是这么做的。

第三卷:教育内容审核、音乐熏陶、体育锻炼、持续选拔

第一方面,苏格拉底继续对儿童可接触读物内容的管控:(1)神明不能畏惧死亡;(2)神明不能狂笑;(3)谎言是统治者的特权,一般人则有说实话的义务;(4)全名要自我克制。老百姓要服从统治者,统治者要控制饮食等肉体上的快乐欲望;(5)神明不能贪财纳贿;(6)不能讲述不正义者快乐、正义者遭殃的故事。苏格拉底对内容的讲述方式也做了限定:以叙述为主,夹杂对单纯善的模仿,对模仿恶要加以禁止。

第二方面,苏格拉底对战士听什么歌做了限定:(1)不许有挽歌(前两天看《战上海》,江华牺牲,挽歌稍纵即逝,剩下的是对正义与光明的讴歌,对英雄的赞美);(2)不许有靡靡之音;(3)只许有战士之歌。

第三方面,苏格拉底对战士的身体管理做了限定:(1)不能酗酒;(2)不能嗜睡;(3)不吃甜食;(4)不能放纵情欲;(5)放弃重疾患者;(6)音乐使人软弱,体育使人残暴,二者兼而有之,可使战士对城邦内温顺且对敌人勇敢。

第四方面,苏格拉底建议对战士做持续终身的选择:(1)选择坚定不移、不受外界影响的人;(2)护卫者由天赋决定,而非血统决定;(3)护卫者不能有私产,将心灵深处的金银视作纯洁无瑕的至宝。

——本卷书,争议颇多。比如,统治者有谎言的特权,还期待人民不说谎言,无异于缘木求鱼。再比如,放弃重疾患者,基本上要犯反人类的罪行。但关于内容审核、音乐熏陶与体育锻炼各自的价值、人才的持续筛选,等等,都值得深思而不是直接打死。实际上,我朝执行了大部分的人才培养+筛选策略。

第四卷:城邦正义与个人正义

阿得曼托斯提出了一个问题:护卫者并没有从城邦的兴盛中得到任何额外的好处,谁愿意做护卫者呢?苏格拉底的答复是:(1)他追求集体幸福,而不追求个别阶层的幸福;(2)先搞定幸福国家的模型,然后在考虑个别阶层的幸福。

——如果人民解放军是我们的护卫者的话,那么我朝制度是值得借鉴的:(1)用荣誉感+高考降分的方式,吸引大学生,形成军官体系;(2)用正规的训练+充足的转业安家费用或晋升军官的机会,吸引普通农家子弟当兵。曾经一度,参军入伍,可能是除了上大学之外,一条不错的青年成长道路。

苏格拉底主动提出:要警惕两种情况,都可能导致技艺退化:一是贫,二是富。

但阿得曼托斯有疑问:如果国家不富,怎么战胜外部强敌。苏格拉底给出的方法是:(1)示贫,以劝退敌人;(2)国家间的分化瓦解+国家内的分化瓦解(与我党统战政策一致);(3)为了保证自己内部的统一,需要维持合理的疆域大小与人口多寡;(4)注意保证各个阶层间跨越血统的流动,适合做战士的做战士,适合做农民的做农民。

为了保持城邦的传统,苏格拉底指出,需要禁锢文化,禁止故事与诗歌的翻新,防止新的价值观潜移默化的改变了新生代的思想观念,以至于颠覆城邦的传统(我朝是这方面的成功实践者)。

在政治秩序与法律之间,苏格拉底重视政治秩序胜于法律,甚至觉得,很多领域,没有必要立法。

经过一番折腾,苏格拉底带领大家在建立好的城邦中寻找智慧、勇敢、节制、正义:(1)极少数的护国者,拥有智慧;(2)通过系统教育而甄别培养出来的战士,拥有勇敢的品质;(3)在城邦的全民当中,天性优良的部分可以战胜天性低劣的部分,拥有节制的品质;(4)每个人在城邦内做自己分内的事儿,便为正义。

——研究以美国为首的民主政体,我们会发现:在民主政体之下,强有力的士农工商代表,形成财团,游说国会议员。国会议员(智慧的代表),越来越多的成为财团代理人。这就违背了城邦正义“每个人在城邦内做自己分内的事儿便为正义”。

折腾完城邦正义,开始折腾个人正义,基本思路是:(1)在人的灵魂内部找到智慧、勇敢、节制三种品质;(2)如果三种品质,也像城邦中的三种品质一样,有着和谐的秩序,那么个人便为正义,否则为不正义。

接下来,寻找个人灵魂深处的三种品质:(1)如果一个人用思考推理,那么是灵魂的理智部分;(2)如果一个人是需求驱动,那么是灵魂的欲望部分;(3)在理智与欲望冲突时,爆发出来的部分为激情部分;(4)理智对应智慧;(5)经过音乐与体育的协同作用,理智与激情得到协调,形成勇敢;(6)激情与欲望在理智的领导之下,形成节制;(7)如果在灵魂深处,保持以上状态的和谐,便为个人正义。

回到关键议题:做正义的人有利,还是做不正义的人有利?大家一致认为:事情非常明了,不正义的人,可以做任何他想做的事儿,但无法摆脱非正义与邪恶,也无法赢得正义与美德。

第五卷:共产共妻与哲学家

苏格拉底想按自己的思路继续讨论,但玻勒马霍斯为首的听众,揪住了“朋友之间一切共有”的原则,提出了两个问题:(1)护卫者怎样把妇女和儿童归为公有;(2)儿童从出生只接受正规教育,应该怎样培养。

几经推脱,苏格拉底决定迎战,并提出了一个更具体的问题:看上去,女子与男子天赋差异巨大,按照每个人应该做自己最擅长的事儿原则,女子貌似不应该做护卫者?苏格拉底的解题论点是:各种天赋才能同样分布于男女两性。换句话说,也有同等比例的女子,最适合做护卫者。

——这是霸王硬上弓的论点,属于“不证自明”的公理范畴,但此公理经不起生活经验的检验。善于作战的女子比例,明显小于善于作战的男子比例。此外,还有两方面的问题:(1)需要多少护卫者,是独立于个人天赋的动态过程。如果我们只需要1/100的护卫者,但有1/10的人个人天赋长板是护卫者,怎么办?(2)如果在男子与女子中,选择相同比例的护卫者,那么被淘汰的最强男子明显强于被选中的最弱女子,怎么办?

接下来,苏格拉底迎战第二个争议话题:不得有一夫一妻的小家庭,儿童也公有。有3个问题:(1)是否行得通;(2)在行得通的基础上,如何落地执行;(3)落地执行结果,对护卫者有极大益处。

苏格拉底先假设行得通,着重解决2与3两个问题。苏格拉底类比优质牲畜的选育过程,安排了很严苛的落地执行制度:(1)生育权不平等;(2)计划生育;(3)配套制度,如伪装的抽签、弃婴,等等。

关于对护卫者的益处,苏格拉底着重说明的是:(1)断绝了亲子关系,就实现了集体利益共同体;(2)没有私产,就没有琐事牵绊;(3)护卫者的报酬是全民奉养与生前身后名。

——经历过公社化运动的中国,对苏格拉底的这段议论应该是不敢苟同的。

关于孩子的教育,苏格拉底强调少年时的战场观摩实习。关于自己这边的俘虏,苏格拉底坚持要放弃;自己这边的英雄,要给予超乎寻常的礼遇。苏格拉底主张希腊人不要把战败的希腊人降级为奴隶,不要过度破坏战败希腊城邦的家园(以抢夺一年的收成为限),也不要从死尸上抢劫除武器之外的财务。

——苏格拉底心中的理想国,是个有限度弱肉强食的丛林。

关于如何将理想国落地的问题,苏格拉底的答案是让哲学家成为政治领袖。哲学家的标准是盯着事务本质(每样东西的存在本身)的爱知识的人,而非只看到事务表现的爱意见的人。

——关于知识与意见的界定,是本卷书的亮点。

第六卷 哲学家的标准、际遇、成长风险等

第一个议题,哲学家的必要条件:(1)良好的记性;(2)敏于理解;(3)豁达大度;(4)温文尔雅;(5)爱好和亲近真理、正义、勇敢和节制。

第二个议题,哲学家为什么看起来无用:(1)苏格拉底借用水手篡权的比喻说明,当形成非法的利益共同体之后,航海家也会被嫌弃;(2)使哲学家丧失名誉的是伪哲学家。

第三个议题,哲学家变坏不可避免,但又不能归咎于哲学家:坏的教育、谄媚的环境,都会使哲学家背离哲学。现有的政治制度,也会扼杀哲学家。

第四个议题,一个受哲学主宰的城邦如何不腐败,答案是分阶段培养哲学家:(1)年少时,哲学功课要适合儿童的接受能力;(2)长大时,要注意身体,为哲学研究准备好体力条件;(3)灵魂成熟时,加强对心灵的锻炼;(4)体力衰竭时,只从事哲学研究。

第五个议题,如何培养哲学家:善的理念是最大的知识。太阳是可见世界中善的儿子。灵魂四状态:理性、理智、信念、想象。

第七卷 山洞比喻与哲学家的培养

著名的山洞比喻,说明了教育的目标——使灵魂转向。

哲学家必须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换句话说,必须能够上去看见善,也必须能够回到山洞与大家在一起。在理想国中,哲学家是被培养出来的。既然享受了资源,就必须给予回报,出来管理城邦。

如何培养哲学家?(1)苏格拉底否定了体操,因为体操关心的是生灭事务;(2)苏格拉底否定了音乐,因为音乐无法寻找善;(3)苏格拉底肯定了算学,因为算学迫使灵魂使用纯粹理性;(4)苏格拉底肯定了几何学,因为几何学是认识永恒事务的;(5)苏格拉底肯定了天文学,但需要像研究几何学一样研究天文学;(6)苏格拉底肯定了辩证法,因为辩证法是唯一的不用假设上升至第一原理的途径。

苏格拉底认为,人的认知分为2大类4小类:(1)理性,关乎实在,包括知识与理智;(2)意见,关乎产生世界的,包括信念和想象。

要成为哲学家,必须具备相应的天赋:(1)热爱学习;(2)强于记忆;(3)爱真恶假,始终如一。

在学习顺序上,算学、几何学等,都可以在年轻的时候先学。但辩证法需要在人成熟的时候学,免得陷入诡辩之中。

第八卷 四种政治制度的民众性格基础与演变过程

这卷书让我眼前一亮。政治制度是从城邦公民的习惯里产生出来的。这个因果判断,很有洞察力。斯巴达政治制度下的民众崇尚勇敢,以财富为基础的寡头政治贪恋财富,崇尚自由的民主制度追求自由,轻信的民众容易将僭主推向政治中心,就如纳粹与希特勒。

读这卷书,会看到很多的历史片段,也会看到很多历史片段的演变,很有预测力。

本文收集自互联网,如果发现有涉嫌侵权或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6532516@qq.com以便进行及时清除。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