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月亮教案(走月亮教案教案)


2 走月亮

【目标设定】

一、教材简析

《走月亮》是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是作家对童年时代美好的回忆,充满童真童趣。我国南方一些地区的习俗,常在有月亮的晚上,到户外月光下游玩、散步、嬉戏,为“走月亮”。“走月亮”不同于在月光下赶路,也不是满怀心事地走在月光下,而是特意到月光下走,散步,因此“走月亮”的说法充满了诗意。读着这篇文章,使人不由地走进一幅如诗、如梦、如世外田园般的画卷中:明亮而柔和的月光下,阿妈牵着“我”的小手,走啊走,走过村头,走过大道和小路,走过小溪和水塘,走过溪岸和拱桥,走过果园和菜地……山之高,村之静,水之香,塘之趣,果之甜,虫鸣、鸟飞、溪流、人语,无不充盈着温馨、甜美之情。本文的语言优美,如诗如画,很容易使学生深入文本,得到情感的体验,激起孩子们爱的涟漪,使情感得到全面的升华,与作者产生共鸣。

二、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中的生字,理解课文中出现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月色下的美好意境,培养学生细心体察生活细节的能力,背诵第4自然段。

3.在读中感受月光下美丽的景象,体会“我”与阿妈之间浓浓的亲情,体会月光下作者获得的无限乐趣。

三、重点难点

重点:体会月色下的美好意境,体会“我”与阿妈之间浓浓的亲情。

难点:培养学生细心体察生活细节的能力,体会月光下作者获得的无限乐趣。

三、教学准备 词语 、多媒体课件。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素材选择】

1、散文诗:是介于散文与诗之间的一种文体。是诗的散文,散文中的诗,说到底,还是精短的、有着内部韵律的、文字精美的、哲思的文字。散文诗是一种独立的文学体式,是诗歌大类中的一个成员。

2、走月亮:也指中秋时吴地的一种风俗。吴地有走月亮、走三桥之俗。就是在月光下出游,走过至少三座桥。吴地:指江苏、浙江、安徽省的某些区域。

3、关于月亮的诗句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 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 李白《静夜思 》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 张九龄《望月怀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 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问题设计】

1、课文中还有那些画面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意境,引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学过很多关于“月”的古诗,有谁能告诉老师你们喜欢的描写月色的诗句呢?(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些优美的诗句将我们带入了月夜的清幽之中。(播放课件)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与明月有关的优美的散文《走月亮》。

读一读题目,你们知道什么叫“走月亮”吗?(课件展示)

(走月亮是我国南方特有的风俗。本文中的“走月亮”并非这种风俗,仅指在月光下散步。)

课文用诗一般的语言,描绘了乡村的迷人月色,让我们来学习课文,一起和作者吴然去体验《走月亮》的快乐吧!(课件展示作者)

二、疏通生字词。

1.出示生字,请学生说说自己已经学会了哪些生字。(读准字音、记住字形)

2.重点交流的几个字:

“牵”的部首是“大”字头,书写时注意间架均匀;

走月亮教案

“鹅”为左右结构,笔画较多,书写时要写的紧凑;

“卵”总共七画,不要漏写点或左边的长撇;

“填”区别形近字,慎,真,俱,滇等;

“萄”上下结构,下面里面是“缶”不要写出“击”。

3.看看文中有没有自己不理解的词,提出来集体交流。

4.用上课文中的一个或几个词语说话。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课文时带入感情,提出自己不懂的地方。

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课件展示,随机补充):

①“洱海”是个海吗?它在哪?(洱海,它是一个形状像耳朵的淡水湖。在云南省大理市内,西面有点苍山,东面有玉案山,气候温和湿润,是一个景色迷人的风景区。)

②课文中为什么多次写:啊,我和阿妈走月亮?

(这是个重要问题,我们一起再学习中找到答案)

2.读课文,理清文章顺序。(课件展示)

文中写了几次“啊,我和阿妈走月亮”?(四次)分别在什么地方走月亮?(小路,小溪,田埂,只是静静地走着、走过许多地方)

四、学习第一部分(在小路上走月亮)

1.指导朗读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

走月亮教案

2.说说“我”在小路上和阿妈一起走月亮的感受。(“我”会感觉夜晚在小路上走非常美,一轮明月渐渐地从洱海那边升起来了,皎洁的月光柔和地照亮了点苍山、大青树和村头的大道小路)

3.指名读,范读,齐读。(山村的夜晚很安静,要用低缓、柔和的语气读)

4.小结:第一部分我和阿妈在洒满月光的小路上走月亮,一起融入这宁静柔美的夜色中。

【课堂检测】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新词。

3.比一比组词

淘( ) 鹅( ) 坑( ) 洼( )

萄( ) 饿( ) 抗( ) 娃( )

跃( ) 稻( ) 填( ) 俗( )

沃( ) 蹈( ) 镇( ) 浴( )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引入新课。

小组比赛读课文,评比谁读的更好,更有“走月亮”的宁静柔美。上节课我们领略月光下柔美宁静的小路,接下来又会看到哪些迷人的景色呢?

二、学习第二部分(在小溪边走月亮,第4然段)。

1.齐读并思考:走啊走啊,我们来到小溪边,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呢?(看到了小溪水的景象,想起白天在这里玩耍的情景)画出其中最喜欢的句子,并说说自己的感受。(课件展示)

例如:细细的溪水,流着……都抱着一个月亮!(“流着”一词两次使用,想象“香味在流,月光在流”;“抱”拟人手法,形象写出小水塘的形状以及倒映在水中的月景,使本无情感的自然之物有了幸福的温情。)

2.潺潺流淌的小溪,香味在流,月光在流,让人想到了什么?哦,想到了白天温馨幸福的一幕,阿妈洗衣裳,“我”用树叶做小船,多么快乐呀!这么美的句子,你能有感情地读一读,并且背下来吗?

(指名读、范读、齐读)

二、学习第三部分(在田埂上走月亮,第5、6然段)。

1.朗读思考:“我”和阿妈沿着小溪走啊走,来到了田埂上,又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呢?想到什么?(课件展示)

听到:秋虫唱着,夜鸟拍打着翅膀,鱼儿跃出水面,沟水汩汩;看到:村道已经修补过,果园里好吃的果子挂满枝头,稻穗低垂着头,稻田像月光镀亮的银毯;闻到:果子的甜香。想到:阿爸要回来了。

2.鱼儿欢跃,瓜果飘香,稻穗垂头,这都表明了什么?(丰收)这多么让人高兴啊,所以我们应该读出什么样的语气?(喜悦)

(指名读、小组读、齐读)

三、学习第四部分(第7-9自然段)。

1.我们走过了田埂,走过了溪边,走过了许多地方,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最后一部分。(课件展示)

模仿句式说一说。(走过月色浓浓的小树林,走过小山坡;走过凉风习习的小河岸,走过小沙滩)

2.有时,阿妈给“我”讲月亮的故事,有时和“我”静静地走着,看着阿妈的脸,“我”有什么感觉呢?(温馨甜蜜)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温馨,富有情感的)(指名读、小组读、齐读)

四、回顾总结。

1.反复(课件展示)

如此美丽的夜晚,多么幸福的时刻,现在我们回到最开始的问题,课文为什么反复写“啊,我和阿妈走月亮”?(因为我和阿妈每走到一个地方,都会看到美丽的景色,感觉很愉快,所以反复说这句话,表达出“我”和阿妈很幸福与快乐。)

这种写法叫反复,反复句使情感表达更加充沛,文章更有感染力。

2.课文之所以这么美,还因为作者运用了许多修辞手法,大家一起来说一说,找一找。(排比、比喻、拟人、疑问、感叹、祈使句等)

3.总结。(课件展示)

读着课文《走月亮》,我们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了温馨与快乐,感受到了浓浓亲情,不知不觉步入了月夜那如诗如画的意境之中。

【课堂检测】

1.检查课文背诵情况。

2.积累关于“月”的好词好句。

3.完成《补充习题》

【板书设计】

走月亮

小路

溪水

山村月色 田埂 宁静、柔美

许多地方……

走月亮 温馨亲情

本文收集自互联网,如果发现有涉嫌侵权或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6532516@qq.com以便进行及时清除。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