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汝夔(丁汝夔)


蒙古也算是大明的老冤家了,瓦剌消停之后,取而代之的是鞑靼,而在小王子之后,该部落又出了一位擅长杀人放火的优秀领袖——俺答。

嘉靖二十九年(1550)六月,俺答带领上万骑兵向明朝发动了进攻。

昌平、密云、怀柔,围着北京城一路抢过去,踏踏实实地搞了一次北京环城游。

杀完了,也抢够了,俺答却不走了。他留在了通州,窥视着这座雄伟的京城。因为他已经敏锐地意识到,在大明示弱的背后,似乎隐藏着某种不可告人的原因。

实际上当时的京城确实是个空架子,没兵。

多亏徐阶用计谋拖延时间,等到了北直隶地区前来勤王的军队及时赶到了,城外明军人数已经达到了八万余人,而俺答也终于明白,自己又上当了。

失去了锐气的蒙古军准备退却了,反正他们也抢够了,杀够了,算是满载而归。

但在城内的嘉靖并不是傻瓜,他虽然不懂军事,却是一个极为聪明的人,局势的变化逃不过他的眼睛,于是他召见了兵部尚书丁汝夔,命令他准备对鞑靼军发动反击。

丁汝夔接受了命令,但在发动反攻之前,他还必须去拜见严嵩。

在很多的书籍中,严嵩被描述为一个穷凶极恶的人物,他比山区的土匪更狡诈,比变态杀人狂更为残忍,从贪污受贿、杀人放火到随地吐痰、乱搞男女关系无所不包,可谓是人渣中的人渣。

但如果客观分析史料,就会发现这位仁兄其实是个很胆小的人,他这一辈子的原则是能躲就躲,能推就推,只要自己的官位权势不变就行,百姓死活、社稷兴衰与他毫不相干,他也不想管。

这种行为用今天的法律术语来形容,叫作“行政不作为”,又称占着茅坑不拉屎、磨洋工等等。严嵩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不愿意惹事,不愿意管事,只关心他自己的利益。应该说,他确实是一个胆小的人。

但是胆小的严嵩,依然是人渣中的人渣。

因为正是他的置若罔闻、大私无公,才使得朝中政务懈怠,大臣尸位素餐,敌人肆无忌惮,烧杀抢掠——皇帝在修道,您首辅也不管,那还有谁管?

不过严嵩先生的不想管,并不是不管,只要关乎他利益的事情,他是绝不会坐视不理的。

丁汝夔了解这一点,他很清楚,如果没有得到严大人的首肯,擅自行动,夏言就是前车之鉴。

他向严嵩告知了皇帝的谕令,提出了自己的疑问:现在怎么办?

严嵩思索片刻,便说出了一个让他意想不到的答案:

“不要发动反攻。”

看着大惑不解的兵部尚书,严嵩为他的答复作出了解释,一个极端无耻的解释:

“如果发动反攻,就有可能战败,若在边界战败,还可以假冒胜仗报功,但在天子脚下,如果失败,皇上一定会知道,那时就不好办了,不如任俺答抢掠,不久之后必将自己撤走,我们便不用负任何责任。”

这就是大明帝国内阁首辅的治国哲学,真可谓是流氓到了极点。

丁汝夔毕竟也在官场混了多年,不是那么好糊弄的,他十分清楚,皇帝的命令是反攻,如果照严大人的话办事,到时候皇帝追究起来,那是要杀头的。

丁汝夔

然而严嵩拍着胸脯跟他打了保票:

“你放心,有我在,必定平安无事!”

丁汝夔安心回家睡觉了,他相信严长官是不会忽悠他的。

事实证明,严嵩先生的保票确实不是毫无价值——可以当废纸卖,五毛钱一斤。

在之后的几天里,城外的俺答军肆意抢掠,并开始打包,准备带走,带不走的就放火烧掉。而城内的驻军非但不去找蒙古人结帐,连服务费都不敢收,只是眼睁睁地看着他们扬长而去。

俺答终于走了,嘉靖终于愤怒了,蒙古人大摇大摆地走了,正如他们大摇大摆地来,没有带走一丝云彩,却带走了财物、粮食和无数的大明百姓。

他紧急召见了丁汝夔,厉声讯问:

“为什么不出战!?”

丁汝夔沉默了,这是他唯一的选择,事已至此,即使摆出严嵩,自己也未必能免罪,而且还将失去所有退路,无论如何,他只能相信严长官了。

得不到回答的嘉靖火冒三丈,下令把这位兵部尚书关进了监狱。

严首辅似乎还是很够意思的,在狱中,丁汝夔不断接到严嵩的指示,让他放心坐牢,坚持挺住,就有办法。

丁尚书就这样坚持挺了下来,一直挺到了刑场上。

当明晃晃的鬼头刀在尚书大人面前闪耀的时候,丁汝夔这才明白,自己被人卖了,还在帮人家数钱。

事到如今,他唯有仰天大呼一声:

“严嵩奸贼,你忽悠我啊!”(嵩贼误我)

但痛斥之后,他最终醒悟了自己的罪过,满目焦土、生灵涂炭,严嵩固然是主谋,他却也是帮凶。

于是他向站在一旁的人们问出了最后一个问题:

“王郎中现在何处?”

所谓王郎中,即兵部职方司郎中王尚学,这个职方司大致相当于的今天的总参谋部,按照明代律令,如果谋划错误打了败仗,职方司的长官郎中是要连坐负领导责任的(最穷最忙,还要背黑锅,所以没人去)。

应该说丁汝夔还是很够意思的,他在狱中曾反复表示,事情是自己一个人干的,不关职方司的事。

所以当他得知,王尚学已经逃过一死,发配充军的时候,这才终于舒了一口气,留下了最后一番话:

“当初王郎中曾反复劝我出战,但我为严嵩所误,没有听他的意见,这是我的错啊!”

嘉靖二十九年(1550)的这次风波在丁汝夔的叹息声中结束了,在这场劫难中,大明遭遇了惨痛的失败,京城被人围了一星期,京郊地区狼藉一片,俺答在大明的眼皮底下烧杀抢掠,无人可挡。

东西丢尽了,脸也丢尽了,这个明朝建国以来少有的耻辱被后世称为“庚戍之变”,永远地记入了史册。

本文收集自互联网,如果发现有涉嫌侵权或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6532516@qq.com以便进行及时清除。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