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盲症(雪盲症)


雪盲症,是一种由于眼睛视网膜受到强光刺激引起暂时性失明的一种症状。雪地对日光的反射率极高,可达到将近95%,直视雪地正如同直视阳光,由于这种症状常在登高山、雪地和极地探险者上发生,因此称作雪盲症。未配戴保护装置的焊接工人身上,也可能产生类似的症状。

概述

雪盲症是一种由于眼睛视网膜受到强光刺激引起暂时性失明的一种症状。雪地对日光的反射率极高,可达到将近95%,直视雪地正如同直视阳光,由于这种症状常在登高山、雪地和极地探险者上发生,因此称作雪盲症。未配戴保护装置的焊接工人身上,也可能产生类似的症状。

在高山冰川积雪地区活动的登山运动员和科学考察队员,稍不注意,忘记了戴墨镜,也时常被积雪的反光刺痛眼睛,甚至暂时失明。医学上把这种现象叫做"雪盲症"。 一般休息数天后,视力会自己恢复。得过雪盲的人,不注意会再次得雪盲。再次雪盲症状会更严重,所以切不能马虎大意。多次雪盲逐渐使人视力衰弱,引起长期眼疾,严重时甚至永远失明。

病因

雪盲症

雪盲症的罪魁祸首到底是谁呢?原来就是积雪对太阳光的很高的反射率。所谓反射率,是指任何物体表面反射阳光的能力。这种反射能力通常用百分数来表示。比如说某物体的反射率是45%,这意思是说,此物体表面所接受到的太阳辐射中,有45%被反射了出去。雪的反射率极高,纯洁新雪面的反射率能高到95%,换句话说,太阳辐射的95%被雪面重新反射出去了。这时候的雪面,光亮程度几乎要接近太阳光了,肉眼的视网膜怎么能经受得住这样强光的刺激呢?

在辽阔无垠的雪原上,有些地方的积雪表面,微微下洼,好像探照灯的凹面。在这样的地方,就有可能出现白光。出现白光的雪面,当然要比普通雪面所反射的阳光更集中更强烈了。在一般情况下,雪面并不象镜子那样直接把太阳光反射到人的眼睛里,而是通过雪面的散射刺激眼睛的。人眼在较长时间受到这种散射光的刺激后,也会得雪盲症。因此,有时候即使是在阴天,不戴墨镜在积雪地上活动久了的人,眼睛也会暂时失明。

症状

雪盲症主要表现为眼睑红肿,结膜充血水肿,有剧烈的异物感和疼痛,怕光、流泪和睁不开眼,严重甚至会有视物模糊的情况。

眼睑水肿

根据原因不同将眼睑水肿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雪盲属于病理性眼睑水肿,属于急发症状,经药物治疗后预后良好。

怕光

角膜、结膜、虹膜睫状体的炎症造成角膜怕光,患者常表现出眼睛怕光、睁不开眼的症状。

流泪

由于眼睛受到强烈紫外线辐射造成眼角膜细胞损伤而导致泪液分泌异常增多或流泪异常。

双眼疼痛

患者可出现双眼剧烈疼痛,大部分患者在夜间发作,疼痛难以忍受。

结膜充血水肿

结膜充血是充血导致结膜不均匀地发红,这样的发红可以是弥漫性的、局部的或周围性的或完全包围结膜。

雪盲症

视力模糊

由于眼角内膜细胞受损而造成眼睛暂时性分辨细小的或遥远的物体及细微部分的能力下降。

并发症

结膜炎

结膜炎是结膜组织在外界和机体自身因素的作用下而发生的炎性反应的统称。虽然结膜炎本身对视力影响并不严重,但是当其炎症波及角膜或引起并发症时,可导致视力的损害。

继发感染

雪盲如未经及时治疗,可发生继发感染。

雪盲症

预防

造成雪盲的原因是因为双眼暴露在雪地中,没有墨镜保护的眼角膜很容易受伤,因为无论是否有阳光照射,雪地的反光都非常强烈,若是艳阳天在雪地中活动,在数小时之内即可造成严重的雪盲。雪盲的症状为眼睛非常疼痛,眼睛感觉像充满风砂,眼睛发红,经常流眼泪,对光线十分敏感,甚至很难张开眼睛等。

预防雪盲的方法可以配戴防紫外线的太阳眼镜、选用聚碳酸酯或CR39的透镜,或蛙镜式的全罩式灰色眼镜,并补充维生素A、维生素B群、维生素C和维生素E等。

若是发生了雪盲症的症状可以用眼罩、干净的纱布覆盖眼睛,不要勉强用眼,并尽快就医。一般雪盲症的症状可在24小时至三天之内恢复。

治疗

对于雪盲症病情较轻患者,一般无需特殊治疗,只需做日常抗菌护理即可,可自愈,并且在24~72小时内自行缓解。对于病情较重患者,要隔绝紫外线辐射,并对其进行冷敷来促进眼部组织快速运转,也可使用消炎药改善相关症状。

药物治疗

抗菌类药物:可使用红霉素软膏、氯霉素眼药水等预防雪盲后发生继发感染。

促角膜修复药:如玻璃酸钠,可减少眼内的摩擦,加快角膜上皮再生,促进角膜组织修复。

镇静止痛药:如盐酸丙美卡因滴眼液,可较快缓解患者眼部疼痛。

饮食调理

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多食用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水果,可促进病情的恢复。

禁吃辛辣、生冷及刺激性的食物,预防眼睛红肿、疼痛等出现,避免病情加重。

患病期间忌酒,不喝咖啡、可可,不吃巧克力,多饮用绿茶。

本文收集自互联网,如果发现有涉嫌侵权或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6532516@qq.com以便进行及时清除。
分享到